3、中低纬指向 近海岸指向 平原指向 4、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 商品零售额 5、气温 雨量 二、解释题
1、人口分布: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2、人口迁移: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
3、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腾冲,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4、人口算术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用每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表示。 5、比较密度:单位面积农用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
6、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界改变住所并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 三、问答题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自然因素:五大资源,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 历史和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分布特征:极不平衡
一般规律:四大人口密集区(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亚、欧洲、北美洲东部;四类人口稀疏区,高纬、高海拔、湿热、干旱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东西差异: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 沿海与内地的差异 垂直差异:低地指向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化 发达地区的逆城市化
发展中地区人口空间分布与资源、经济空间分布的协调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永久性国际移民规模下降 非永久性劳务输出成为主流
国际难民增加:政治难民、生态难民 发展中地区智力(人才)外流不断扩大 人口迁移空间的转移;
主要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州
主要人口迁出区:欧洲、拉丁美洲、亚洲 主流――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规模不断扩大 组织性移民增加
城乡间迁移是主流:发达地区的逆城市化;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化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环境变化产生的刺激性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环境移民 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 四、分析题
1、中国三大地形单元,典型的季风气候。东南部、沿海地区及平原地区土地资源、水热资源丰富,人
口稠密。 2、略 第四章
第四章 一、填充题
1、 人口增长是否过快,应比较人口增长的速度与自然资源 的速度、环境 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2、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 和 。
3、人口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 、 、 、 、 和 等。
4、适度人口有 和 两种。
5、人口因素的两重性是指人既是 ,又是 。 二、名词解释 1、适度人口 2、 人口转变 3、 人口构成 4、 人口年龄构成 5、 人口性别构成 三、问答题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 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四、分析题
1、以具体的区域为例,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适度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意义。
答案要点 一、填充题 1、更新 自净 2、年龄 性别
3、职业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阶级 民族 种族 4、经济适度人口 实力适度人口 5、生产者 消费者 二、名词解释
1、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理想人口数量。 2、人口转变: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3、人口构成:人口系统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4、人口年龄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 5、人口性别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 三、问答题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人口高速增长;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后果:(1)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南北冲突尖锐;(2)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和模式
加速增长阶段(AG) 负增长阶段(NG) 高速增长阶段(HG) 减速增长阶段(DG) 波动增长阶段(FG) 持续增长阶段(SG)
原因:经济发展、人口控制、社会经济变革对人口政策的冲击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表现:世界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日趋显著 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人口迁移特征:渔猎采集经济活动、人口的繁衍带来人口的迁移。
人口分布特征: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疏散分布与相对集中,人口密度极低 人口发展特征: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高出生、高死亡 长期缓慢增长
波动性增长:自然灾害、疾病、战争等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
原始阶段:极高出生、极高死亡、极低增长 中间过度阶段: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现代阶段: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四、分析题
1、以具体的区域为例,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与: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人口的自然构成: 人口的社会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 人口年龄构成: 人口文化构成:
人口政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抑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适度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意义。
意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制定,对人口转变的影响 第五章
第五章
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 1、土地荒漠化包括
A.草场退化 B.土壤肥力下降 C. 土地沙漠化 D.森林锐减 2、对我国人口问题的不正确阐述是 A.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就业压力大 B.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人口素质不高
C.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老年人口数量近年内迅速达到高峰,对社会福利保障带来巨大压力
3、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是属于 问题 A.水污染 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资源浪费 D.资源供需空间的分布不平衡
4、温室效应合全球变暖是属于 问题。 A.臭氧空洞 B.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 C.光化学烟雾 D.热污染
5、我国的“北煤南运”是为了解决 问题。 A.后备资源不足 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资源供需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D.资源消耗的迅速增长 6、人口迅速增加给许多国家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 A.资源短缺 B.人地矛盾尖锐 C.人口素质下降 D.营养不良 二、填空题
1、自然资源是指 的、 的物质和能量。 2、环境问题包括 和 。
3、从人类时空关系来定义,持续发展是 且 的发展。 4、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最重大的是人口问题、 问题和 问题。 5、资源供需不平衡包括资源供需 不平衡和资源供需 不平衡。 6、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指环境系统本身 的能力降低, 增多。 二、解释题 1、 持续发展 2、 人口问题 3、 环境问题 4、 土地荒漠化 5、 自然资源: 三、问答题
1、 如何理解资源问题?
2、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3、 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 4、 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5、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主要有哪些?
6、 资源危机论和资源无限论各自观点如何?两者有何共识? 四、分析题
1、 试以你所熟悉的某一区域为例,针对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特点分析其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关系。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析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类型。
3、 什么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的现实背景是什么?在持续发展研究中,如何发挥地理学的优势? 4、 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 综合福建自然、人文、经济的发展特点,试述21世纪福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措施。
答案要点:
一、1 A,B,C; 2 D; 3 B; 4 B; 5 C 6 C,D 二、填空题
1、自然界中存在 可以被人们利用 2、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3、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满足后代人需要 既符合局部利益又符合全球利益 4、资源 环境 5、总量 空间 6、自净 有害物质 二、解释题
1、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可能;既满足局部人口利益又不损害全球人口利益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