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为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构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着力向“精致课堂”这一高远目标迈进。基于学校发展现阶段特征,优化班级建设是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我们申请的市级课题《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自2018年9月开题至今,已走过了将近一年的历程。课题组成员付出了很多努力,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现就一年来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情况 本课题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类型的本质内容,以及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新型的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创建一种充满教育力的班级文化,创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实施本课题的研究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第一阶段的研究目标达到预定效果。 自开题以来,我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圆满完成了对该课题的选题——课题论证——成员组建——方案制定——课题申报——批准立项等一系列工作,于2018年9月正式开题。 (二)、第二阶段的研究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2018年10月我们正式进入了课题实验阶段,实验前期,我们采取了“总结经验,分层实施,及时交流,定期跟踪”的策略,就“如何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展开了深入调研和分析,通过相互切磋、互动交流,各学段组和个人都围绕《课题实施方案》制定了详实的《研究行动计划》,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11月我们围绕“学校各班级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指导全校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并再次明确研究目标。”正式进入了本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二、研究反思 我们课题组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受益匪浅,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对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一次全新的挑战,深入课题研究的同时,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凸显了我校的特色,收到了一些效果。 (一)取得的成绩: 课题组在深入课题研究的同时,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凸显了我校的特色,收到了一些效果。 1.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构建特色班级制度文化。 各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学生集体商议下制定班级公约,它包括《班级一日常规》《班级安全文明条约》《班级值日制度》《班级奖惩条例》等等,并按公约进行班级管理活动。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特色班级精神文化。 每年,在学校的牵头下,各班级设计一块班级合影、班主任寄语、班名、班训、班级口号、本周之星等特色班级名片,将它们张贴在教室的前门旁,用简明扼要的核心精神凝聚班级所有学生,提炼出具有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让它无形地赋予班级一种无尽的自豪和长足的干劲。 (1)特色班名。各班根据自己的特色和目标,取深含寓意又富有个性的班名,如“毛毛虫班”、“小太阳班”、“七彩阳光班”“博志班”、“博雅班”等等,都各具特色。如:“博志班”取自于《论语》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告诉孩子们要博览群书,并不断思考。 (2)特色班训、口号、目标。班训、口号目标化,它代表着班、队的活力,体现了班级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得以发展。比如,“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茁壮每一棵苗、艳丽每一朵花”、“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让读书成为习惯”、“博学于文,约之
以礼”等,用目标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常把自己的言行同目标对照,反省自己、发展自己。 (3)班主任寄语。它代表着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希望和嘱托。 3.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特色班级活动文化。 (1)大力打造班级教室内静态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除了要有班级管理制度载体外,还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装扮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力求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有温度的教室。 (2)深入开展班级动态文化教育活动。 ①班级管理自主化——实行民主管理。 各班级定期召开小干部工作例会,围绕班级建设,活动安排,自主编创活动并及时开展。 ②班级活动系列化,打造班级特色。 每月定活动主题,开展特色中队主题活动。如“雷锋走在我身边,志愿深入我心田”“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感恩父母”、“好书伴我行”暑期读好一本书等主题活动,打造文化品牌活动。 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特色鲜明,班级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进一步做好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工作,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