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式或者100种(多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来表达他们的态度;
(2)百种语言强调儿童在不断探索,不断形成假设并不断验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任何一种语言来记录、理解并表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经历的记忆、想法、预测、假设、观察和情感以及最终的问题的解决; (3)百种语言强调儿童利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来学习、探索和表达,也正是在结合并跨越各种感官功能、穿越于各种媒介之间,儿童的创造和想象得到了最明显的表现,形成了瑞吉欧幼教体系中最明显的特征。
37.简述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8-228
答:
(1)学前教育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需要政府与非官方组织的通力合作;
(2)印度需要建立正式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承担核发执照、立法、监管的责任,提高学前教育的水平; (3)学前教育的课程要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儿童为中心;
(4)师资培训的范围应扩展,多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师资训练方法应更有参与性,在培训中以活动为中心,重视培训内容的巩固,密切关注对日托中心、托儿所和特殊教育的教职工的培训。
38.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9-272
答:
(1)儿童心理发展是“潜在能力”在适宜环境中的自然表现。这种潜在的生命力正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分化就是儿童的心理从无到有,从不完备到完备,从零乱到有系统的发展;
(2)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敏感期是一种与成长密切相关并和一定年龄相适应的现象,它只持续一个短暂的时期就会消失,而且只要消失就永远不会重新出现;
(3)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而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与另一阶段明显不同的特征,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提高;
(4)儿童心理发展通过“工作”实现。蒙台梭利要求成人一定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材料,以引导和促进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9.美国学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4-98
答:
一、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问题
1、幼儿园目前所特有的区别于初等学校的特征正在逐渐消退甚至濒临不复存在的边缘;
2、与幼儿园地位的削弱相对应的是,以格塞尔入学筛选测试法来决定儿童是否“足够成熟”进入幼儿园却大行其道,该方法还被用来决定一个已经“读”完了幼儿园的儿童是否拥有足够的“学术”能力以至可以升人小学一年级;
3、使早期儿童教育项目更难与障碍儿童的教育整合到一起,教师和管理者迫于标准课程的压力,会很自然地排斥那些在完成标准化考试项目成绩不理想的儿童。 二、儿童看护危机
1、由于工资低,儿童看护工作者普遍需要接受补贴,他们是状态很糟的一个群体;
2、只能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无执照的、不规范的、地下的、家庭式的日间看护所,或只能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而这类家庭的数量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
3、由于目前几乎没有什么婴儿看护机构,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得不进入上述提到的家庭日间式的看护所。 三、发展适宜性实践
1、在美国,发展适宜性教学的许多方面是从社会文化的日常生活中而来,而不是关于人类发展的客观真理;
2、同时,许多特教专家怀疑发展适宜性实践对特殊儿童群体服务的有效性。 四、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这些标准还给多年发展起来的“生活化课程”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它和“综合化课程”是美国所有优秀幼儿教育方案的两大精神支柱;
2、它们都强调让儿童在类似于日常生活的自然情境中进行学习,并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来编排课程的内容。新的国家标准却并不考虑这些;
3、国家标准只提出了教育最终阶段的高标准高期望,并没将它分解为中间各个年龄阶段顺序实现的具体要求;
4、目前,各学科的内容标准已经出台,其已经制定出来的执行标准(如艺术执行标准),已经超出儿童能力范围,会产生消极影响。
40.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影响。10-342
答:
(1)皮亚杰有关儿童及儿童思维和发展的理论使教育者们将工作的重点从研究儿童已经知道的知识转移到研究儿童是如何获得知识的,极大地影响了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以及儿童与成人的互动;
(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儿童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对幼儿教育的课程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皮亚杰的理论运用了图式以及发展水平的认知结构这些概念,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儿童认知的发展,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儿童到底是如何获得知识的;
(4)皮亚杰为人们打开了新的研究儿童知识获得的大门,而这又使人们认识到在教育中,要为儿童提供适应并支持其发展水平的环境与活动,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5)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幼儿教育方案也争奇斗艳,将皮亚杰的理论运用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去。很多教育方案都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出发来建构课程,强调儿童活动的重要性、儿童的主动学习以及环境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在教学内容方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7)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好奇心根源于认知活动的不平衡,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引发儿童的主动学习,促进其同化与顺应,实现其发展;
(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皮亚杰式的各种课程方案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风行一时,有些方案如海伊斯科普方案至今仍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2分) 41.美国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表:
07∶00——08∶30 自由活动:儿童可玩游戏泥、七巧板,也可玩积木或进行操作活动
早餐:想吃的儿童可进餐
08∶30——08∶45 大组活动:教师介绍全天的活动安排
08∶45——09∶45 自由活动:儿童在教师所安排的活动中进行选择 09∶45——09∶55 整理 09∶55——10∶10 早点
10∶10——11∶10 户外活动:如跳、爬、投掷、荡(秋千)
11∶10——11∶25 小组活动:对特别的活动进行讨论,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 11∶25——11∶45 集体活动:音乐、律动等 11∶45——12∶30 餐前准备;午餐;整理;盥洗 12∶30——14∶00 午睡:想睡的儿童就午睡;
安静活动:不想睡觉的儿童就从事安静活动
14∶00——15∶00 户外活动:如跳、爬、投掷、荡(秋千) 15∶00——15∶15 午点
15∶15——16∶15 重复活动:继续上午的活动 16∶15——16∶25 整理
16∶25——16∶45 集体活动:复习;评价
16∶45——18∶00 自由活动:儿童可以玩游戏泥、七巧板,也可以玩积木、进行操作活动
中国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表:
07∶30——08∶00 入园、自选游戏活动 08∶00——08∶30 餐前盥洗、早餐
08∶30——09∶00 室内自由自选(区域)活动 09∶00——09∶15 早操、户外游戏 09∶15——10∶15 集体活动、喝水 10∶15——11∶15 户外活动、喝水 11∶15——11∶30 餐前准备、盥洗、入厕
11∶30——12∶00 午餐、散步 12∶00——14∶30 午睡
14∶30——15∶00 起床、喝水、餐点 15∶00——15∶30 室内自由自选(区域)活动 15∶30——16∶30 户外活动、喝水 16∶30——16∶50 餐前准备盥洗、入厕 16∶50——17∶20 晚餐、离园准备
请根据上面两份一日生活安排表,分析中美两国在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方面的差异。10-329
答:
从生活安排表看,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为海伊斯科普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的一日生活安排主要包括七个环节:计划时间、操作活动时间、整理和打扫时间、回忆时间、小组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集体活动时间。与中国的区别在于:
(1)在计划时间幼儿自己决定在操作活动时间想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他们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教师,教师则鼓励幼儿说出或用手势、动作等方式表示他们的计划,帮助他们思考和充实他们的计划,从而帮助幼儿学会自己确定自己的选择。但是,中国的幼儿并没有计划时间,不能自己决定自己做什么。 (2)美国幼儿有整理时间。在整理和打扫时间幼儿把他们未完成的作品收起来,并整理
他们在操作活动时间用过的材料、工具,将他们放回原处。在这过程中了解存放材料的规律与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顺序感和责任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教室环境的影响。中国 的生活安排表并没有安排这一活动。
(3)美国有安排幼儿复习所学知识,即有回忆时间。在回忆时间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回忆和表征他们在操作活动时间的活动,展现他们的作品,交流他们的经验。通过回忆他们做
过的事情,幼儿能开始看到他们的计划与活动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通过分享别人的作品与经验,幼儿还能互相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并有机会与不同的幼儿进行交流与合作。 (4)综上所述,美国重视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教育幼儿,给充分的空间幼儿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在一旁提供协助、支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