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不喜欢单田芳,挺粗的嗓子说:话说什么什么……,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爱听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有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天好像要下雨了吧。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更显得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反正是烦闷,永远的烦闷,好像这个世界是那样的无聊与寂寞,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第七天的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倒是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 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休恋逝水,振作精神。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程砚秋先生的《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派,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
她惊讶地回过头去,因为没想到母亲知道这么多。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
她说,不知她还会唱什么呢?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因为听了戏的缘故?还是因为想着第二天黄昏再听这个女人唱程派?
后来的每一天,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调子婀娜,
6
非常让人喜欢。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她觉得,自己心里的什么东西好像放下了,用心似菩提形容是不过分的。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不仅仅是心里放下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和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的——程砚秋、张火丁、李世济……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了。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是那个女人让她重新脱胎换骨的。
那时,她谈了新恋爱,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本田车,车里放着京剧,她看叶叶美,看花倾城,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她还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的冬天终于过去了。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 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大姐,她说,谢谢您的京剧。
她告诉了半年来她的经历,然后说,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她笑着,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 母亲?她疑惑地说,与我母亲有什么关系?
女人回答她,半年前,我儿子又犯了病,我心情烦闷,于是我一个人跑到这里来唱京剧,那几乎是我所有的寄托了。我本来只是偶尔来,但第二天,你的母亲找到了我家里,她请我再去唱。她说,我女儿得了抑郁症,她喜欢听您唱的京剧,您能再来唱吗?如果你再来唱,我可以付你钱的。
她的母亲,还问了她唱的京剧叫什么,并且问了程派是怎么回事,最后,她被感动了。 她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再去唱……
听到这里,她已经泪流满面。而女人说,其实我也应该谢谢你的母亲,正是因为唱了这半年的京剧,把我的心又唱活了,本来,我的心里早就一片灰暗了,甚至,我都想带着傻儿子自杀,但最后我想,我们要好好地活下去,因为这世界上,还是有爱的,至少,我为儿子活着,他离开我活不了,而你也应该活得更出色,因为,你有一个那么爱你的母亲。
母亲的《锁麟囊》,那是她的最爱,她已经不仅仅是爱京剧,她爱的,还有京剧里面那
7
份深情,那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深的爱和呵护。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四段中,“她”难以忍受母亲听单田芳的评书这一细节,与后面觉得单田芳的评书好听相呼应,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精神状态的改变。
B. 小说篇幅虽短,但却运用了景物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C. “她”之所以为唱戏女人的京剧所感染,就在于她那不幸的命运、悲惨的身世,这让“她”从唱戏女人身上找到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也得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D. 最后一段再提母亲的《锁麟囊》,既是点题的需要,也是对主题的升华,将对京剧的喜爱升华成了对伟大的母爱的由衷赞叹与感激。
8. 文中特意引用了一段《锁麟囊》的唱词。仔细阅读这段唱词,结合整篇小说内容与结构,说说引用这段唱词的好处。
9.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安排了几条线索?分别表现了什么?请概括说明。
【答案】7. C 8. ①唱词的内容能让读者更具体地感知到“她”被感动的原因。②唱词内容暗示了“她”得抑郁症的原因和“她”战胜疾病所应采取的生活态度。③这段唱词让“她”的心理发生了转变,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④照应标题,贯串全文,有线索作用。 9. 全文以京剧《锁麟囊》为联结点,安排了三条表现人物的线索。① “她”的“听唱”。这是一条明线,通过“她”的心理及生活的前后的变化,表现了“她”对伟大母爱的真切感知过程。②母亲暗中“求唱”。这是一条暗线。通过母亲坚忍细心地帮助女儿走出生活的阴霾,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③“唱戏女人”的“演唱”。这是另一条暗线。通过唱戏女人由绝望到重燃希望,决心陪儿子一起好好活下去的过程,表现了母爱的巨大感召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愍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①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
8
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臿。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②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
注:①轊wèi:车轮的轴头。②衔枚:古代行军时一种约束喧哗的办法。枚:像筷子一样的东西,横衔在口中,两端用小绳结在脖子后面。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B.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东保即墨/
C.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
9
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
/保即墨/
D.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掾”为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也称掾吏,因分曹治事,也称掾曹。
B. 古代有多种货币计量方式,以重量计,常见的由轻到重有铢、锱、两、斤、镒等。 C. 古代只有帝王亲临朝堂,听取大臣陈奏事情,并对重大事情做出决断,才可称为听政。 D. “君”在先秦时是对给予王室宗亲或有功之臣所封的一种封号,地位在“侯”之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单本是一名小官吏,但在战乱中表现出过人的智慧,使自己的宗族家人得以保全,因而为人所知,在齐国危难之际,被众人推举为将军。
B. 田单派人散布谣言说乐毅将帮助齐国再立齐王,只是齐国人还未收拢军队,所以齐国人最担心燕国派别人代替乐毅。燕王信以为真,果然派骑劫取代乐毅。
C. 田单挑拨燕国军队割掉被俘的齐国士兵的鼻子,大肆挖掘齐国人的坟墓,烧毁墓中尸体,用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齐国人的斗志。
D. 田单以火牛阵制造恐慌,用老弱之人敲打铜器以制造声势,然后用五千人突袭,终于打败了包围即墨的敌人,将燕军一直赶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城中共同推举田单,说:“安平之战,田单宗人因为铁笼(包住车轴)得以保全,熟悉兵法。”
(2)燕军纷乱逃走,齐人追赶逃跑的敌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重新回归齐国。 译文:
田单,是齐王田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原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齐相田和正式夺取政权)。齐愍王时代,田单为临淄(齐国都城)管理市场的属官,不被人知晓。等到燕国使者乐毅攻败齐国,齐愍王逃走了,后来不久退守莒城。燕国军队迅速地长途进军(指没有遇到抵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