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此外,在历届的亚洲武术锦标赛上也把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在泰国举办的第13届亚洲运动会上,散打也开始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立了5个级别的金牌。我国的散打运动员在历届的国际、洲际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都能了解散打,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还组织编写了大量的国际武术散打教材,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武术散打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同时还派出大批的专家、教练员道各国取推广普及散打项目,甚至帮助组建和训练所在国的国家队参加世界各类散打比赛。通过这些都无形中提高了各国武术散打的技术水平和知名度。目前,世界上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或准备开展散打项目。散打现在已越来越得到各国人民的接受和喜爱。各洲和各国的武术组织还通过各种形式经常举办洲际和本国的武术散打比赛,有的洲已把散打列为洲际武术锦标赛的正式项目。所有这些,都为武术散打真正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武术散打能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近年来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加大了散打科研工作的力度,在各直属院校和各地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散打科研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生物科学队散打技术发展的指导与应用;二是探讨了散打教学与训练的科学化问题;三是讨论散打与传统文化、武术套路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散打发展的影响;四是对散打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和探讨,制定出总体的发展规划。尤其是1996年以来,国家体委武术研
9
究院在成都组织制定了对散打技术框架和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意见,以及这次全国武术散打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的编写,标志着武术散打已初步建立起它的体系框架并日趋完善成熟。
其次是为了推广和普及武术散打运动,培养武术散打的技术骨干,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自1989年4月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武术散打教练员训练班以来,先后多次在各地举办过各种类型的教练员培训班。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行业体协、各体育院校都选派了大批的武术散打骨干参加了类似的培训或轮训,参训人数达数百人之多,使武术散打得以在全国推广和普及,为建立和发展更多的高水平运动队,在技术上和组织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随之,是较为科学地制定了散打竞赛规则。自1982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以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又多次组织专家学者,针对散打运动的规律与现状,探讨如何利用规则的导向作用,保护散打的技术特点和正确引导技术的发展。同时还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技术水平,分别制定了1990年、1996年、1998年等几个不同阶段的裁判规则,这样既顺应了散打运动的发展形势,又确保了散打运动继续顺利的开展。
再之,是加强项目的管理。为了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严格了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竞赛的报批程序和批准条件,加强了对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和注册登记工作,制定了端正赛风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并且正在着手准备建立段位制、会员制和多种竞赛体制,以及逐步完善散打医务监督制度,
10
所有这些都为细化和健全项目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上所有的一切都标志着武术散打运动朝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虽然,目前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初步形成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训练方法的体系框架,但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并不是技术体系是否完整和规范化,而是在我们确立散打运动框架和引导其发展的时候在思维方式上始终没能突破传统的束缚。
理论研究水平的严重滞后于散打实践的现实极大地阻碍着散打运动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武术散打文章资料,发现以技术、战术、规则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研究的文章占绝大多数,而从整体把握,从价值规律这方面进行探讨武术散打发展规律的文章几乎是空白。文化底蕴的认识的不足与价值功能评判的模糊,既无法为武术散打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又不能为其描绘出一个清晰的未来图景,因此,武术的理论研究有广阔的空间。
11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专家访谈法
3.3 对比研究法
3.4 逻辑分析法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