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课程编号:4361042 课程属性:专业方向课 学 分: 2 学分
学 时: 32 学时(讲课:32 学时,上机: 学时,实验: 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教 材:《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朱仁显主编,2003年版。 开课院系:公共事业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养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正确方向等内容。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第一章 绪论( 4 学时) (1)掌握公共事业的涵义; (2)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
(3)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内容; (4)了解公共事业的特征;
(5)初步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
第二章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3 学时) (1)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 (2)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
(3)理解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
(4)了解近现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 ( 3 学时) (1)掌握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历程;
(2)熟悉深化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3)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的成因和特征; (4)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弊端; 第四章 教育事业管理( 3 学时)
(1)掌握教育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2)熟悉国外教育事业管理体制、模式和经验; (3)理解我国教育事业管理的改革和完善; (4)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沿革和特点;
(5)初步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内容、目标和途径。 第五章 科技事业管理( 2 学时) (1)掌握科技管理的内容;
1
(2)熟悉科技管理的原则和方式; (3)理解现代科技的综合化和社会化; (4)了解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5)初步了解国外科技管理的经验。 第六章 卫生事业管理( 3 学时) (1)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的涵义; (2)熟悉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3)理解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改革目标与策略; (4)了解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概况; (5)初步了解国外的卫生事业管理状况。 第七章 文化事业管理( 3 学时) (1)掌握文化事业管理的内涵; (2)熟悉文化事业管理的目标体系;
(3)理解转轨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改革;
(5)初步了解中外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异同。 第八章 基础设施管理 ( 2 学时) (1)掌握基础实施的涵义和特点; (2)熟悉我国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
(3)理解基础实施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 (4)了解基础实施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5)初步了解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 第九章 公共住房管理( 3 学时) (1)掌握公共住房的概念; (2)熟悉公共住房的特征;
(3)理解我国公共住房的改革和发展; (4)了解我国现存的住房问题;
(5)初步了解国外的公共住房及其管理模式。 第十章 社会保障管理 ( 4 学时) (1)掌握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
(2)熟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涵义及其构成; (3)理解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4)了解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改革;
(5)初步了解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趋势与启示。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 2 学时) (1)掌握环境管理的含义; (2)熟悉我国环境管理的现状; (3)理解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4)了解国外的环境立法及环境管理政策和体制; (5)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由来。
三、大纲说明
(1)作业和报告:作业:4 次,课程论文: 1 篇;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
(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计算) 本课程总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4)是否使用多媒体:是 (5)其他:
四、参考书目
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崔运武编,2006年版。 2、《公共事业管理导论》,中国商业出版社,冯云廷、苗丽静编,2001年版。 3、《公共事业管理》,上海教育出版社,魏志春编,2004年版。 4、《公共事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娄成武、郑文范编,2002年版。 5、《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徐双敏编,2007年版。
制定人: 张春娟 审定人: 张教和 批准人:焦冶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