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欣赏《映山红》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
2、过程与方法:体验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创编适当的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
教学难点:体验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欣赏歌曲的兴趣
教师:老师今天有一个问题要考一考你们。你们看,这满上遍野开的是什么花?这种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呢?
老师:你们回答得真好!这种花的名字就叫映山红,它们喜欢生长在山上,一道春天就可以看到满上遍野的映山红,非常好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映山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播放歌曲,请幼儿欣赏,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①老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歌曲里唱了什么? ②请结合故事《闪闪红星》,再次倾听歌曲,边听边观察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将画面内容和歌词对应起来,进一步帮助理解歌词内容。
三、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和特点和深情期待的情感。 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特点。 ①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②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教师请学生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这首歌曲给人的感觉非常连贯、非常优美。
2、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深情期待的抒情性质。
①教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觉得歌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这种情感? ②教师:人民群众想念红军,期待红军块块回来的深情。 四、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合适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挺了这首歌曲,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2、教师引导学生创编一些柔和、舒展的动作,并能根据歌曲合拍做出这些动作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分声部练习二部合唱部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会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教学难点:分声部练习二部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听几段音乐,听后请大家说说这些音乐曾经在哪里听过。 2、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选段,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3、师:同学们,影视音乐可以分成歌曲和器乐曲。其中歌曲又可以分成主题曲、插曲、片头片尾曲;器乐曲可以分为情节音乐、情景音乐、配乐等。我们刚才听到的这些电影音乐与电影所描绘的剧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4、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并请同学说说有关电影的剧情,教师补充。适当介绍一下这些电影音乐的词曲作者。(见后面的参考资料)
5、巩固练习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列出文字让学生连线。
6、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影视音乐?可以唱给我们听听吗? 二、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也是一首电影插曲。因为电影拍摄的年代比较久远,我们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下面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2、教师简要介绍。
3、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乐谱,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录音。 4、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 5、教师范唱一遍。
6、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先不教第二声部。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7、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8、唱熟歌曲第一段。
9、学习合唱部分中第二声部的乐谱。然后分声部合唱,注意让同学体会二部合唱的效果。最好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要注意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另一声部的声音。
10、带词练习合唱部分。 11、完整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三、布置课后练习:学唱其余两段歌词。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欣赏《迎春》《纸风车》《风》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这节课我们先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大家分成两组,分别演唱高、低声部。在演唱时,请大家注意音准以及两个声部的和谐,而且要唱得优美些。
生:演唱歌曲。 二、欣赏《迎春》《纸风车》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介绍《大宅门》剧情。 3、播放《大宅门》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教师总结。 三、欣赏《风》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英雄》的配乐,介绍《英雄》剧情。 3、播放《英雄》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与《迎春》《纸风车》相比,这三段配乐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作品?为什么? 6、教师总结。 四、音乐小编辑 请同学自由组合,分别为这四个场景配乐,并增加模拟音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表演。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欣赏《送别》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 2、过程与方法: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
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 。
教学重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 教学过程: 一、练声曲:
1 2 | 3 4 | 5 —|5 4 | 3 2 | 1 — 咪 吗 咪 二、学唱歌曲《送别》 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 生:《送别》) 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
2、、介绍曲作者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
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 (生答:4/4拍)
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
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 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 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9、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10、学生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在《送别》的优美旋律中结束此课 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
三、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古韵新声
第一课时 唱歌《梅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