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每日一练-青藏高原 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8:09: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三地理每日一练

主题:青藏高原

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西藏局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图乙为拉萨附近的降水、河流流量变化图。

材料二:西藏具有圣地好水得天独厚的优势,雅鲁藏布江谷地盛产极富营养价值的青稞。出产于拉萨的西藏青稞啤酒以当地优质矿泉水和青稞为主要原料酿造生产。 (1)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拉萨河径流季节变化的特点。(10分)

(2)描述西藏城镇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12分)

(3)评价西藏青稞啤酒生产的主要优势与限制性因素。(6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平均海拔 4 000 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常年受高空西风急流(盛行于西 风带对流层上层或平流层中的一股强气流)的影响,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图为西藏沙尘暴年均日数等值线分布图。

(1)指出西藏沙尘暴形成的人为原因和一般发生的季节。(8分)

(2)指出西藏沙尘暴年均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造成这样分布的原因。(10分)

考答案 1.

(1)特点:径流量季节变化大(2分);6-10月径流量较大,变化明显(2分);11月-次年5月径流量小,变化和缓(2分)

原因:6-10月河流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11月-次年5月以地下水补给为主(2分)。

(2)特征:城镇数量少(密度小)(2分)、等级低(规模小)(2分);主要沿河谷(河)分布(2分);

原因:地势高,气温低(2分),人口稀少(2分);河谷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农牧业较发达(2分)

(3)有利:原料丰富(接近原料产地)(2分);环境优美,原料品质优良(2分);不利:本地消费市场狭小(2分) 4.

(1)乱砍滥伐(2分);过度放牧(2分);破坏水源(2分);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2分)。

(2)分布规律:沙尘暴年均日数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1分) 原因:常年受高空西风急流影响,大风日数多且频繁(2分);自东南向西北离沙尘源地越来越近(2分);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2分);自东南向西北植被越来越稀疏(2分);较之于东南部,西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大风过境,更易起风沙(2分)。

高三地理每日一练

主题:青藏高原(2)

读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量时空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

A.图中所有湖区的湖泊水量均呈波动上升态势 B.A区和B区的湖水1990年后增长迅猛

C.B2区的湖水1976-2000年间下降,2000-2013年间增长

D.2000年C区的湖泊水量大于B区的湖泊水量 2.有关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的论述,可能的是 A.青藏高原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季风,故藏北高原大面积的湖泊水量增加可能来自大气降水 B.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的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组合特征及湖泊补给状况是导致湖泊水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C.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冻土退化是青藏高原湖区湖泊水量大增的根本原因 D.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水量的变化主要受到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试题分析:1.图中C湖区的湖泊水量呈波动下降态势,A错。A区的湖水1990年后增长迅猛,而B区水量没有明显变化,因为B1区上涨,B2呈下降趋势,B错。读图可知,B2区水量在1976-2000年间下降,2000-2013年上涨,C对。图中给出的只是湖泊水量的变化,不能判断具体的水量大小,D错。故选C。

2.藏高原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季风,故藏南高原大面积的湖泊水量增加可能来自大气降水,藏北主要受气温高低导致冰川消融的影响,A错。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的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组合特征及湖泊补给状况是导致湖泊水量变化的重要原因,B对。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冻土退化是青藏高原湖区部分湖泊水量大增的根本原因,C错。可可西里地区主要为自然保护区,湖泊水量的变化主要受到自然因素变化(降水与气温)的影响,D错。故选B。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图中A、B、C三地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 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11.下列关于A、B、C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①A地海拔高,气温低,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②“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A地的写照 ③B地阴雨天气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④C地由于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且海拔低,因此冬季

气温比B地高 ⑤B地由于海拔比A处低,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比A处多 ⑥B地多夜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③⑤

试题分析:10.从“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看出,A是位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B是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四川盆地,C是位于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选C项. 11.本题组借助地形剖面图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地表形态的判断、太阳辐射的分布、热力环流的成因与应用,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但很基础。由图可知,A为青藏高原,B为四川盆地,C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写照;四川盆地纬度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阴雨天气多,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季气温比B地处低,因为B处为盆地,四周环山,冷空气不易进入;B地为盆地地形,夜间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坡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故该地多夜雨。选C项。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13.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解析】 试题分析:

12.读大气热力作用图,根据箭头方向判断,③是大气逆辐射,昼夜都存在,A错。①为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②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B错。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①,不是③,C错。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地面辐射,D对。

13.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与①大小无关,A错。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是大气削弱作用强,与②大小无关,B错。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C对。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大小无关,D错。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每日一练-青藏高原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5m3u7gaqu9kfa2517te4mn0g1mmhw00jm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