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会倾听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9 12:22: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会倾听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倾听是一种能力,是用心地聆听,用心地感觉,是师生的心灵之约。倾听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没有倾听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课堂,没有倾听的语文教学是缺陷的教学。初入学,孩子的倾听在很大程度上受直接喜好的支配,而且持续时间短,要使他们自觉地做到受主观意志的控制,保持良好的状态完成每一个学习活动,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就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培养。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培养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呢?实践证明,必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低年级学生原有基础出发,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扎实地落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让语文课堂成为语言交流的课堂,成为智慧碰撞的课堂,成为真情流露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倾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够真正懂得如何进行倾听。然而对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倾听有时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那如何让学生觉得其实倾听也是一件趣事呢?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为倾听寻找和创造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创设情境,如多媒体、图片、音乐还有一些现实生活场景等进行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 吸引学生倾听。

一节课是否吸引学生,是否让学生认真倾听,创设情景十分重要,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来诱导学生置身于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中,巧妙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对新知识产生好奇与渴望,吸引学生认真倾听,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小电影、图片、音乐等吸引学生眼球,从而吸引他们注意倾听。如我在教学《可爱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出示了大量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如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篸、威武的大龙虾,还有成群结队的鱼儿,成千上万的小鸟等等生动有趣的图片,大大吸引了学生们的眼光,他们看着这些美丽的图片,小嘴都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也为我国西沙群岛拥有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所骄傲。

2、巧用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共鸣。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倾听。如我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课时,因为是农村孩子,孩子们对这些植物都非常熟悉,所以我首先出示蒲公英、苍耳还有豌豆,

1

然后问孩子:“这些是什么呀?”孩子们一见这些东西都兴奋起来,纷纷说起来,有的孩子还笑起来:“老师,我们经常玩苍耳,它一沾上有毛的东西就很难掉下来的。”“老师、老师,那个蒲公英很好玩的,用口一吹,就会到处飞了,好象一朵朵花。”“豌豆在太阳光下一晒,就会啪啪的炸开的。”“孩子们真聪明,这些东西平时我们都经常玩,那么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好不好?”正因为孩子熟悉,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所以整节课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情景中快乐地学习。

3、利用特殊日子,调节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适当地借助一些特殊日子营造一种愉快活跃、欢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将更有益于调动学生认真倾听。如我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我首先问学生:“我国有哪些节日呢?”学生们把一些重大节日都一一列举出来了,接着我又随即问:“那你们最喜欢哪个节日?”“六一儿童节!”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六一节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与同学分享了自己过六一的乐趣,他们学起课文就更认真了。

二、丰富语言,让学生愉快倾听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丰富自己的课堂语言,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听得轻松,听得快乐。生动活泼、睿智诙谐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要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老师要做好以下几点:强化语言表达,增强语言表达魅力;二是风趣幽默妙趣横生。

1、语音要有多样性

谁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说教使人如坐针毡,无异于受罪;生动灵活、睿智诙谐的语言却令人如沐春风,是至高享受。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说”的艺术,说得生动方能听得入神,方能有所收获。只有重视“说”的艺术,才能唤起孩子“听”的兴趣。教师的语言要有趣,让学生产生倾听期待。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要多样性,要抑扬顿挫,饱含感情,要以情激情,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感同身受。如我在教学《刘胡兰》一课时,我首先用故事形式向学生讲述了刘胡兰生平的一些事迹,激发学生向英雄学习的热情,学习课文时,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和声音扮演刘胡兰和敌人的说话。敌人引诱刘胡兰时怎样读,敌人威胁刘胡兰时又应该怎样读,刘胡兰的说话应该读出坚定、勇敢不屈,在学生充分认知后,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敌人的奸诈和残忍,还

2

有刘胡兰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获颇大。

2、语言要有激励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需要激励,激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一小部分,而正确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完全发挥其自身的潜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苏霍姆林斯基)社会心理学家也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所以说,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表扬学生,如“ ×× 同学坐得真端正。” “××同学听得真认真。” “你真棒,听得真仔细,能听出老师读错了一个字,表扬他!”小学生之间都有一种仿效的心理,他们会相互影响,只要你表扬了某一个同学,其他同学也就会更认真了。

三、快乐游戏,享受倾听的乐趣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我在教学《雨后》时,我首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几个生字宝宝,认识生字后,我们一起和他们做游戏,好不好?”学生们一听做游戏都非常高兴,在学习生字时,特别认真。学会生字后,我就利用新学的生字做《摘苹果》的游戏,只要学生把摘到的苹果里的生字读出来,那么这个苹果就奖励给学生。看到这么大这么美的苹果,学生的兴致就更高了,他们摘到苹果后,都能大声地读出来,并开心地拿到奖品。因此,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游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认真听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倾听的欲望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巧妙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倾听的欲望。

1、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如我在教学《小猫刮胡子》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猫的胡子有什么用吗?”很多学生虽然对猫非常熟悉,但对猫胡子的认识却很少,所以大部分都摇摇头,不清楚,我鼓作神奇地说:“小猫的胡子用处大大的,只要你们认真看书,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的”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他们纷纷打开课文,认真地看起书。

2、巧问。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选择、安排一个与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

3

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我在教学《回自己的国家去》我在学生通读了课文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边是富裕的生活,一边是贫穷的生活,你会怎样选呢?”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很多学生都说当然选择富裕的生活,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人活着就是为了过上富裕的生活。“那华罗庚是怎样选择的呢?他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通过分析讨论,我让学生们认识到华罗庚的伟大以及他那颗爱国之心,从而也教育了学生要从小热爱自己的国家,要好好学习回报自己的国家。

3、留味。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小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倘若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悬念,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如我在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时,我在最后问学生:“波斯猫最后都没有找到怎样才能快乐,聪明的你们,能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吗?回去好好想一想,明天回来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好吗?”

五、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教学生学会倾听是老师的重要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细化“听”的要求,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自己怎么听和听什么。比如:倾听时要认真专心,不能一边听一边想其他事情:对别人的讲话要听完整,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或随意插话:倾听时要边听边想,要学会判断和选择,不能只听不想。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倾听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只有真正学会倾听,才能实实在在顺顺利利将语文学习进行到底。让我们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4

搜索更多关于: 学会倾听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的文档
学会倾听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5p9g1019q3gzju6v8l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