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根据丹尼尔·雷恩等著《管理思想史》(第6版)一书,简述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大致演变脉络。(1000字左右)
发展脉络大致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时间线,以时间为轴充分体现其历史性;第二条是理论线,以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为轴,充分反映其发展性;第三条是人性线,以管理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人性理论的深化为轴,表达了对管理最优境界的追求,充分反映其突破性。从时间上来看《西方管理思想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的管理思想。时间上大致是从远古时代到公元1543年。在古代,管理思想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及古罗马人都在这些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封建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严格的风机制度、分封建制都体现着早期的管理思想。另外随着向业的繁荣、日益扩大的市场,家庭手工作坊的产生,出现更细的分工更复杂的过程。接着文艺复兴的产生又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发展。
2)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及其发展。时间上大致是从1543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等人。此段时间内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资本主义精神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兴起,新教的伦理、个人自由伦理、市场伦理等产生。工业革命的产生,新的生产组织制度出现,这也对管理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古典组织管理思想。出现时间上是1915年到1925年。这段时间管理思想主要旨在提高生产的效率。主要代表人物有法约尔、马克思·韦伯,着重探讨大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且突出的是行政级别组织体系理论。
4)现代行为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时间上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945年二战结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至30年代初梅奥的霍桑实验,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工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并不仅仅为金钱收入等物质利益所驱使,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有社会性的需要。强调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忽视正式组织的职能及理性和经济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5)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时间上为1945年到80年代。代表人物孔茨。历史背景:战后重建、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60年代以后西方管理理论涌现,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一片丛林。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体现了管理理论的复杂性、渗透性、交互性和灵活性。
6 )当代管理理论。时间上为80年代至今。管理更加注重人性,对人的尊重。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从产品的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人本管理思想的深入(基本理念),从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初级产品经济与工业经济脱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整个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价值和附加值是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加之受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在竞争的强大压力下,生产要素不断重新分化、组合、凝结、再分化、再组合、再凝结的周期性的变化更加明显。
根据保罗·萨缪尔森等著《经济学》(第18版)一书,简述该套经济学教科书的大致内容体系。(1000字左右)
缪尔森经济学是对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综合,新古典经济学又是亚当·斯密古典学派经济学与门格尔、瓦尔拉斯共同创立的边际学派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凯恩斯经济学其重要性毋庸赘言,在很长一个时期中,曾经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进程。再往上追溯的话,更可以梳理出重商主义等经济学线索。要想将这些线索都叙述清楚又兼条理清晰,确非容易事情。
首先,作者从西方经济学的史前时代开始讲起,虽删繁就简,力求简约,但线条明晰,为我们勾勒出西方经济学的大的历史背景;其次,分别介绍了古典学派、边际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传承,然后,作者又用比较重要的篇幅介绍了凯恩斯学派,因为萨缪尔森被称作美国凯恩斯学派的领袖人物,凯恩斯对萨缪尔森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更细心地将萨缪尔森16个版次的序言列出以供读者参考比较。按照萨缪尔森自己的话说,“一位学经济学的学生一旦知道他现在热烈相信的理论如何从过去演变而来,他便能对这些理论在将来肯定会经受修正作好思想上的准备。”任何理论都在随时代进展而不断更新,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以下是全书的整体框架及大致的内容体系: 第一编基本慨念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1章附录如何看图
第2章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第3章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4章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5章附录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第6章生产和企业组织 第7章成本分析
第7章附录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 第8章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第9章不完全竞争及其极端形式——垄断 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 第11章不确定性和博弈论
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第13章劳动市场 第14章土地和资本
第14章附录市场和经济效率
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 第15章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义 第16章政府税收和支出 第17章促进市场更富效率 第18章环境保护
第19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
第五编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第20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20章附录宏观经济数据
第21章经济活动的衡量 第22章消费与投资
第23章商业周期波动和总需求理论 第24章乘数模型
第25章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特殊形态 第26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六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 第27章经济增长的进程 第28章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29章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第30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七编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第31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第32章保持价格稳定
第33章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 第34章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政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