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4 10:50: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详解】(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分析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首先,关注标题,标题反映图表的中心内容;其次,分析从2010年到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变化状况,加以比较;第三,从“注”的内容看:把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世界的发展状况加以比较,得出结论。第二小问“分析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提升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这可以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考虑。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2)首先,明确本题考查的范围是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其次,分析设问。从设问“分析政府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中应怎样履职”中,可以明确本题要作答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政府的职能,可以从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职能考虑。运用课本上的有关政府职能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之间创新交往与合作模式的典范,平等和相互尊重的中非关系也是国际关系的楷模,代表着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从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开始,中国就一直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中非一起商量、一起做事和一起受益,为中国后来倡议成立中阿合作论坛和、中拉合作论坛、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机制提供了有益经验。在中非合作论坛带动下,联合国、G20峰会等国际机制更加重视非洲议题。当前,中非正共筑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这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材料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践行者和贡献者。这一理念顺应经济日益融合的趋势,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直击国际上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直指阻碍人类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破除以邻为壑的藩篱,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多样世界里寻找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实现世界共同繁荣指出了新方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全球治理的借鉴意义。 (2)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是如何倡导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答案】(1)基于国家共同利益,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或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维护多边合作机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或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或答“缩小南北差距”,或答“促进南北平衡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①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时代主题,推动各国融合发展,互利共赢;摒弃原有零和博弈、冷战思维顽疾,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主张政治互信、经济共赢、文化互鉴,在多样世界里寻找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推动人类事业进步发展;立足于整体,统筹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非合作论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材料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详解】(1)首先,从设问中明确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于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信息点: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倡议成立中阿合作论坛、中拉合作论坛、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机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2)首先,明确本题考查哲学中有关“联系多样性”的知识点:联系是多样的,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我国是如何倡导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顺应经济日益融合的趋势、摒弃国际上的零和博弈、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等。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点和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相结合组织答案即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

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的行动纲领。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突出问题,要着力改革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突出问题的客观需要。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三农”工作作出科学部署,能够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首先,明确关于唯物论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等。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于党和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信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对“三农”作出的部署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优势,顺势而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体现规律是客观的,按规律办事)等。把所获得的这些重要信息与唯物论的相关原理一一对应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6f7v13x0s0daes3y3831emx02sb1m00vo2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