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12根小木棒、香蕉贴图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香蕉)
师:今天,小猴淘淘摘了许多的香蕉,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出示情境图)快来帮淘淘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12根)
师:对啦,一共有12根香
蕉。那么淘淘呢,想把这12根香蕉分给他的小伙伴们,可以怎么分呢?别着急,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猴淘淘一起来分香蕉吧。--引入课题《分香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分香蕉》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活动一:
(一)分一分,说一说
活动要求:
1、拿出桌上的12根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根香蕉。
2、把12根香蕉平均分,使每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分的结果
是怎么样?请你摆一摆,分一分。
这里强调每份同样多就是分的时候要做到平均分。
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把12根香蕉,每6根一份,平均分成2份。)
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根。(把12根香蕉,每4根一份,平均分成3份。)
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根。(把12根香蕉,每3根一份,平均分成4份。)
师:在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当中,老师发现了有这样的一种分法有谁能告诉老师,这样的一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根。也可以这样说:有12根香蕉,每2根一份,平均分成6份。)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想到了这么多种分法,无论是哪一种分法,我们都做到了什么?(平均分)也就是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的。那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来表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法。(板书除法)
(二)、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自由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2÷2=6(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2、2、6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师给予补充)(课件动画展示)
师:把12根香蕉,每6根一份,平均分成几份?那又该怎么列
式子的?(12÷6=2(份))这个算式又是表示什么意思?12、6、2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师给予补充)(课件动画展示)
师:那这种情况,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根。又该怎么列式子?式子里的每部分又代表什么意思?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根。怎么列式子?式子里的每部分又代表什么意思?
师:把12根香蕉,每2根1份,平均分几份?)如果老师想要得到几份?又该怎么列式子?式子里的每部分又代表什么意思?
师:这么多算式中,老师发现了这两个算式一样,都是12÷6=2,他们代表的是同一个意思吗?如果不是,那它们各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师:这些算式都是除法算式,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乘数、乘号和积;在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师:别急,现在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PPT上的这一页,想一想,你收获了什么?(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2称为除数,6称为商)(读作:12除以2等于6)
师: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小结补充)
小结:被除数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除数2表示平均分成2份,商6表示每份分得6根。
师:现在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吗?请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字以及代表的意义。
(三)、体验感悟
师:关于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那在这之前,我们已经体验了很多的分物活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60页、61页第2题)原来我们是用分一分的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不能用除法来表示?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学生独立列式子,教
师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动嘴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并认识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形(平均除和包含除),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充分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师:小猴淘淘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他说:“我还有很多很多的香蕉,想要和我们小朋友分享,但是小朋友们必须得连闯四关,才能分到这些香蕉,你们有信心吗?” 闯关一:课本第65页第1题
师:从这幅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有谁能完整的告诉老师?这道题有几个要求?(3个要求,圈一圈,填一填,列式,并说明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闯关二:课本第65页第2题
师:第一题和其他小题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一题用乘法算式,其他题目都用除法算式) 闯关三:课本第65页第3题
师:一种是先进行份数,按份数进行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多少;另一种是先确定每份的数量,按每份的数量进行平均分,结果是能分多少份。
闯关四:课本第65页第4题
师:出示16÷4=4,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以及怎么用图把它表示出来?(指名回答)
师:请同学们同桌2个人合作,一个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另一个说说它的意义以及怎样用图表示。)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同时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要,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