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子夏山隐堂洞隋开皇五年石刻碑文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3:15: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此,隐居太行山中静修佛法。三年后,武帝崩,恢复佛法,慧远始出山住持嵩山少林寺。至隋兴,于洛邑大开法门,远近望风来归,复为文帝所重,敕任洛州沙门都。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为他建立净影寺,故又被后世称为净影寺慧远、净影慧远。与天台智顗大师、嘉祥吉藏大师,并称为隋代三大师。隋文帝开皇七年( 587),被首选为统管天下僧民之事的六名德高望重者之首座而入京,在大兴善寺主持法事,注疏佛经。后移居净影寺。开皇十二年( 592),隋文帝敕其主译经文,刊定辞义。不久圆寂于净影寺,终年70岁。

对比二者史料记载,及这次开凿石室的赞助者,既是隋初名宦又都来自河南。他们在当时最熟悉的,也最认同的应该是被隋文帝推崇的净影寺慧远。而此时净影寺慧远的声望在长江以北是与日俱增,家户喻晓的。“比丘道弁”未查到史料,且旁边另一石室开皇六年(586年)的门额碑刻署名也有他。说明他便是当时主持隐堂洞建筑,皈依佛门的僧人之一。“弁”读biàn,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武官帽子。因武官戴皮制的弁,后专指低级武官。 这一法号极有可能为看破尘世,皈依佛门的武官。碑尾有“大龛主仪同三司□□□□”的落款,也反映当时隐堂洞为兵家所据。这样“比丘道弁”虽不名经,当他的法号已对其身份有所暴露,或许他本身就是一名随军僧人。因自己名号不大,只得借助于净影寺慧远的声望来主持这场法事。

仔细考察石刻后,及进一步考证周边石刻文字。终于弄明白“慧远”并非前面两位大德高僧。只是由于碑刻右上角字迹残缺,解读碑文断句失误所致。在小石室门额开皇六年碑文中写有“比丘僧和”,石刻一侧开皇六年佛造像碑文中写有“比丘僧僧和”。碑文应解读为“(比丘)慧远、比丘僧和、比丘道弁”,这三位都是当时隐堂洞的主事僧。 【结论】

隋朝初立,突厥族举兵南下。开皇二年,谪迁“白狼寨”的于仲文受命挂帅,统十二州总管以击胡。对突厥的北方大规模战事结束,但因兵燹饥荒,民不聊生。镇守文水一带的贺兰志、郁久闾相贵等地方官员决定在隐堂洞开凿一佛龛石室,为民生祈福,稳定人心。开皇五年(585年)正月,隐堂洞大佛龛石室建成,于仲文受下属贺兰志、郁久闾相贵等所邀,来隐堂洞参加“(比丘)慧远、比丘僧和、比丘道弁”主持的祈福大祭。留文作祭,后刻于石室门额为纪。 【附录·参考书籍】

1、《通玄真经卷八·自然》

2、《旧唐书·虞世南传》和《新唐书·虞世南传》 2、《文水县志》天启五年版 3、《隋书·于仲文列传》和《北史·于仲文列传》 4、《隋书·元谐列传》 5、《续高僧传》道宣撰 6、《净土圣贤录易解· 慧恭、僧光、慧兰》 7、《水经注》郦道元 8、开皇五年碑拓片

开皇六年碑拓片

9、开皇六年佛造像碑刻

刘新创,13935841980,山西省文水县子夏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会副会长。

搜索更多关于: 子夏山隐堂洞隋开皇五年石刻碑文考 的文档
子夏山隐堂洞隋开皇五年石刻碑文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76xi6651o55t2h95x553fre38hic90119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