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8:05: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元和中,以歌诗著名 B.若是古人,吾曹有不知者 .. 元稹以明经中第 当为是正 .. C.为礼部郎官 D.岂有不知之理 .. 为之叙未成 为著讳辩录明之 ..

15.下列各项对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公报私仇,以荒诞的理由拒绝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当时其他的人也跟着排挤他,李贺就此没有被录取。

B.韩愈和皇甫湜见李贺小小年纪就可以旁若无人地挥洒自如,并出语大气,很是惊讶,于是就驮着他一起回去。

C.李贺有个表兄对李贺十分钦佩,不愿他的作品流落于外,于是把李贺所咏篇目都记下来,准备编辑成册。

D.韩愈十分器重李贺的诗才,不仅向达官贵人们介绍他,而且当李贺遭难的时候还写文章为他辩护,表现了他的大量。

16.把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贺有外兄,与贺有笔研旧,召见(4分)

译文: (2)某尽记贺篇咏,然黵改处多,愿得公所辑视之(4分)

译文: (3)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讳晋,不合应举(5分) 译文: (二)古诗词欣赏(2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如梦令 苏轼 【注】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的回答有怎样的妙处?(7分)

答: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5分)

答:

5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姜夔 ②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①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②笠泽:指太湖。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幅画面是由那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答: (2)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7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8.(1)与君歌一曲, : , 。

(2)梦入神山教神妪, 。 吴质不眠倚桂树, 。 (3)小楼昨夜又东风, 。

(4)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

(5)野哭千家闻战伐, 。 , 。

四、表达题(8分)

19.请看以下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滞后

(1)用生动具体的语言,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5分)

答: (2)请准确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6

答:

参考答案

1.C(A侪辈chi,其它j;B辱没r,其它r;D龃龉j,其它j) 2.D(A项,蔓延;B项,糅合;C项,杀戮)

3.A(拖延:延长时间,不及时或没能按时办理;延续:持续下去;奢靡:奢侈浪费;奢华:奢侈豪华;轻蔑:轻视,看不起;轻侮:轻蔑且侮辱;仿效:模仿,照着去做;仿制:照样子仿制,仿制)

4.C(A项应用“难脱其臼”,“臼”即“窠臼”,表示难以脱掉原来的老套路;B项应用“如痴如醉”;D项应用“一知半解”) 5.B(A项句子成分残缺,“具有”缺宾语;C项递进不当,“洞开窗扉”和“卷起百叶窗”互换;D项,语序不当,“深深地”应放到“震撼”之前)

6.B 7.B 8.D

9.A(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可以分成田园诗和咏怀诗)

10.C(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原则”这句话。A项说“道德黄金律”是指“针对社会转型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B、D项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11.A(A项“……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与原文文意不符。正确意思是“……那么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别人”)

12.B(作者在文中没有强调“必须确立和推行”的意思) 13.C(A项,造:到;B项,竟:竟然;D项,延:传扬)

14.A(A项,两个“以”都可以作“凭借”解;B项,分别为表判断和指示代词“这”;C项,分别作动词“担任”和介词“把”;D项,分别作结构助词“的”和代词“他”)

15.C(见译文) 16.见译文

参考译文

李贺,唐宗室的后裔。七岁时,元和中期,便以诗歌而著名。韩愈、皇甫湜看到他的作品都感到很惊奇。他们说:“假如是古人,我们不能去结识;如果是今人,岂有不去结识的道理。”于是两人并马到李贺家去相见,尚未成年的李贺束着两个发角穿着用荷叶编的衣裳迎出来。二人要

7

让他当场写一篇,李贺欣然受命,拿起木简(古时用此物来写字)挥笔蘸墨,傍若无人,题目为“高轩过”。二公大为惊讶。他们把马连起嚼子,三人并骑而回。元稹是凭明经科中第的,他很希望与李贺结交。当李贺见到元稹递来的名帖时说道:“一个考中明经科的人,有什么事来见我李贺!”元稹惭愧而去。不久元稹便在由皇帝下诏举行的“制科”应试中登第,任礼部郎中。后来当李贺应试时,元稹便说李贺父亲的名字“晋”与进士的“进”音同相讳,因而儿子不应当中举为进士,当时其他人也顺从此话而一起排挤他,因此李贺竟然没有被录取。

按:唐代的李公藩曾缀集过李贺的诗歌,想把他的诗编辑成卷而未成。他知道李贺有一个表兄,过去曾抄录过李贺的作品,于是召见了他,托付他帮助搜集失散的作品。那个人答应后说道:“我全部抄录了李贺的诗歌,但是涂改的地方太多,希望能把你所收集到的拿给我看看,以便以此来订正。”李公藩大喜,全都拿给了他。可是整整一年也未见到那人登门。于是又把他叫来追问,那个人道:“我与李贺是表兄弟,从小便在一起。可是我很恨他太傲慢,常常想报复他。如今正巧得到你所收藏的作品,连同我原有的,全部投进了河堤里。”李公藩大怒,将他喝斥出去。

唐朝元和中期。有位进士李贺很擅长写诗,韩愈对他十分赏识器重,经常在士大夫中间传扬他的名誉,由此使他的声誉越来越光耀盛大。当时元稹还很年轻,应试明经科考中了第一名。元稹也钻研诗歌创作,常想与李贺交结,有一天元稹带着礼物去拜访李贺,李贺看过名帖后竟不准他进来。仆人对元稹说:“一个考中明经科的人,有什么事来见李贺啊?”元稹没有再向他致以情意,羞愧愤恨而归。后来元稹从左拾遗的位置上再应试“制策”而登科,位居要害之地,当了礼部郎中。当李贺要参加应试的时候,元稹说李贺的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相讳,不能参加应试,李贺也曾因为行为放纵被其他人所排斥,因而造成他一生不得志。韩愈爱惜他的才学,曾写讳辩录为他明辩,然而终究不能登第。

17.(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

(2)“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表示春雨之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诗人归耕农田的轻松愉悦之情。

18.(1)本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冷清,空濛淡远的冬夜行舟图。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舟等景物组成的。

(2)同意。①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与作者的孤独漂泊之情正好契合,这里的孤雁也就成了作者的化身。②作者把自己比作孤雁,表达了其淡泊、清冷、落寞的心情。 19.略

20.(1)画面上的牛肉膏、瘦肉精、回炉面包、染色馒头洋洋得意、理直气壮地往前快跑,而监管却在后面追喊,累得气喘吁吁。

(2)这幅漫画说明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讽刺了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严重滞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8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7gps9z2292mdyx42w7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