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高职实验教学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通过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等改革,落实创新精神培养。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和实验室建设,为落实创新精神培养提供有效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这一要求应贯彻落实到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本文仅对高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谈一些认识与建议。
一、 把创新精神培养作为高职实验教学的目标之一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类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制胜法宝。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任何企业和单位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但能胜任现实职业,而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高职教育要建立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全程贯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大体系。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这两大教学体系具有各自的优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现场实习、模拟练习和科技活动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技法。尤其是实验教学,如物理实验、电工实验、电子实验等,由于其与基础理论课教学结合紧密,位于实践教学过程的前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具有引导和奠基的作用。因此,必须从教学活动的始端,就予以重视和落实。
长期以来,人们谈到实验课的目的和任务,往往提到的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科学实验精神等,而尚未提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纳入高职实验教学的目标体系和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