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单选题(共36道试题,共72分。)V1.注意的()是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特质性 D.顺序性
2.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适应 B.对比 C.适合 D.对应
3.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学习过程是:
A.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有用的人,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 B.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
C.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D.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4.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作家创作小说、建筑工人按设计图纸建造大楼等,都是()。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5.人本主义学习观的 总的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 A.以学生为中心
B.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潜能
C.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 D.从做中学
6.归因理论首先是由()提出的,后来由归因理论心理学学家韦纳作进一步的发展,创立了归因的模式。 A.海德 B.邓恩 C.塞利格曼 D.罗斯
7.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初期 D.学龄中期
8.消极词汇是指()。
A.不能理解也不能运用的词汇 B.不能理解但能运用的词汇 C.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 D.能理解也能运用的词汇
9.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B.老师语言的描述 C.头脑中已有的表象 D.丰富的游戏内容
10.下面不属于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是()。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熟练表达阶段 D.学话萌芽阶段
11.()是常用的积极归因训练方法之一。 A.消除法 B.代币制法 C.积极思维法 D.强化矫正法
12.儿童最初的感觉是()。 A.后天学习得来的 B.逐渐形成的 C.与生俱来的
D.成人训练下形成的
13.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14.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是()。 A.陌生情境实验 B.视崖实验 C.习惯化 D.吸吮反射
15.“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16.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记忆 B.注意 C.动作 D.口头言语
17.幼儿能发现别人说话中的语法错误,他的根据是()。 A.语法规则 B.成人的提示 C.自己的言语习惯 D.不存在的
18.下面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7岁前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阶段的是()。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A.前运算阶段 B.运算阶段 C.感知阶段 D.反射练习阶段
19.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容易出现()。 A.对父母的依恋情绪 B.对父母的反抗行为 C.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行为 D.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感 20.“兴趣”、“能力”、“性格”是人的()心理特征。 A.认知 B.情绪 C.意志 D.个性
21.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神经活动参与 B.口腔与手的协调 C.手与脚的协调 D.眼手协调
22.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发酸,这是()。 A.同时对比 B.先后对比 C.先后适应 D.同时适应
23.()指客体的映象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A.知觉恒常性 B.形状知觉性 C.视觉恒常性 D.嗅觉恒常性
24.在皮亚杰所说的()认知阶段,儿童逐渐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 A.前运算阶段 B.抽象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5.学习动机的功能::激活、()、维持、调整 A.启发 B.灌输 C.指向 D.调动
26.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是()。 A.次要地位 B.主要地位 C.影响不大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