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是否有气孔几个方面对它进行评价。想一想: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克服?
2. 展示各自制作的昆虫琥珀标本,评一评谁制作的最好,与大家交流制作的方法。 (四)总结 琥珀:
琥珀是史前松柏科植物树脂的化石。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体的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性成分,在经过氧化、固结,逐渐形成树脂化石。这类化石虽然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成百上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类似的还有煤精等。琥珀可能含有昆虫、苔藓、地衣和松针等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自制风筝
一、教学内容: 教材P25-29 二、教学目标: 1.感受风,认识风。 2.制作风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风筝的制作
四、教学准备:
竹丝、棉线、尼龙布、铅笔、剪刀、颜料等。
9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来了,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一只风筝,在大自然中放飞快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吧!
﹙二﹚做中做: 1. 感受风能
流动的空气——风是一种能源形式,这种能量可使物体移动。 讨论:怎样才能知道风的存在?风可以做什么? 2.制作风筝
①先将适当大小的尼龙布料按图中所示形状和尺寸裁剪,再沿虚线将布边缝合,并缝上拉线布边。
②将三根竹丝穿入所缝合的布边中,并将一根竹丝用线系在两边竹丝中部,将风筝撑开成型。
③在风筝底部缝上几根布条,画上图案,一个漂亮的风筝就制作成功了。 (三)测与评
1. 找一块空地,将棉线系在拉线布边上,同学们可一起开展一次放飞风筝的活动。你的风筝风的高吗?
2.放风筝时,你的风筝是否会出现一会儿东歪、一会儿西斜并翻滚跌落的情形?为什么风筝的平衡性这么差?
3.看着天空中飞翔的风筝,你是否想过:风筝为什么能够飞上蓝天?
4.通过这次活动,你认为要让风筝飞的又高又稳,在判断风力、风向和选择材料等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四)总结
风筝主要是靠风的推力升到空中的。风筝本身有质量,会往地面降落,它之所以可以在空中漂浮飞翔,是因为受到流动的空气向上支撑的力量,这种力量称为扬力。风筝在空中时,风筝附近的空气会分为上下气流层,其中风筝下面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碍,流速减小,致使气压升高;风筝上面的空气流通顺畅,流速增大,致使气压降低。扬力就是有
10
这种气压差产生的。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科技应用
第一课时 简易降温
一、教学内容: 教材P30-33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盐的降温作用。 2.认识盐的降温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盐的降温效果
四、教学准备:
烧杯3个、温度计、氯化铵、硝酸铵等。 五、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是指食盐,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实,盐类物质还有很多,而且绝大部分并不能食用。盐还可以用来降温,你相信吗?
(一)试一试
我们用氯化铵和硝酸铵这两种盐类物质来做降温实验。
1.在A、B、C三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冷水。在B和C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氯化铵、硝酸铵,搅拌,使之完全融解。
2.立刻用温度计分别测出A、B、C三杯液体的温度。
11
3.比较三杯液体温度的高低,并据此比较硝酸铵和氯化铵的降温效果。 (二)想一想
1. 氯化铵、硝酸铵溶于水时会使水的温度降低,怎样利用这一特性为人们提供服务?
2.做一些调查,看看还有哪些用来降温的盐类物质。 (三)看一看
1.给发烧病人降温。在热水袋中放入盐和冷水,可以制成冰袋,用来给发烧病人降温。
2.往覆雪路面上撒盐。为了给路面除雪、除冰,常将氯化钙或者氯化钠撒在冰雪区,降低水溶液的凝固点,达到防滑的目的。
3.冰镇凉茶。夏天农民在户外劳动时,常常又累又渴,如果休息时喝上一杯自制的冰镇凉茶该多好啊。氯化铵、硝酸铵、碳酸氢铵(俗称碳铵)等盐类物质是常用的氮肥,我们可以用它们制成盐水冷却剂,用来做冰镇凉茶。不仅如此,用过的冷却剂晒干后又能得到固体的盐类物质。这样不但可以喝上冰镇凉茶,而且没有浪费肥料。 (四)广角镜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神奇的转基因生物
一、教学内容: 教材P34-39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转基因生物。 2. 认识转基因生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