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整理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22:01: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梁啟超 (整理稿)

下文是梁啟超先生1922年在清華學校講授國史課,校中文學社諸生請為文學的課外講演,由於講義是隨講隨編,故原文不完整,今作節錄、整理以方便研討會之用。原文請參閱《梁啟超全集》第十三卷《翻譯文學與佛典》。

一、導言(一)

天下最神聖的莫過於情感。用理解來引導人,頂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應該做,那件事怎樣做法,卻是被引導的人到底去做不去做,沒有什麼關係。有時所知的越發多,所做的倒越發少。用情感來激發人,好像磁力吸鐵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鐵,絲毫容不得躲閃。所以情感這樣東西,可以說是一種催眠術,是人類一切動作的原動力。

情感的性質是本能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情感的性質是現在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現在的境界。我們想入到生命之奧,把我的思想行為和我的生命迸合為一,把我的生命和孙宙和眾生迸合為一,除卻通過情感這一個關門,別無他路。所以情感是孙宙間一種大秘密。

情感的作用固然是神聖,但他的本質不能說他都是善的,都是美的。他也有很惡的方面,他也有很醜的方面。他是盲目的,到處亂碰亂迸。好起來好得可愛,壞起來也壞得可怕。所以古來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養。老實說,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將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儘量發揮,把那惡、醜的方面漸漸壓伏淘汰下去。這種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類一分的進步。

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尌是藝術。音樂、美術、文學這三件法寶把「情感秘密」的鑰匙都掌住了。藝術的權威,是把那霎時間便過去的情感,捉住他令他隨時可以再現;是把藝術家自己「個性」的情感,打進別人們的「情閾」裡頭,在若干期間內佔領了「他心」的位置。因為他有恁麼大的權威,所以藝術家的責任很重。為功為罪,間不容髮。藝術家認清楚自己的地位,尌該知道:最要緊的工夫,是要修養自己的情感,極力往高潔純摯的方面,向上提絜,向裡體驜。自己腔子裡那一團優美的情感養足了,再用美妙的技術把他表現出來,這才不辱沒了藝術的價值。

二、導言(二)

我這篇講演,說的是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韻文」是有音節的文字。那範圍,三百篇、楚辭起,連樂府歌謠、古近體詵、填詞曲本乃至駢體文都包在內(但駢體文徵引較少)。 我這回所講的,專注重表現情感的方法有多少種?那樣方法我們中國人用得最多,用得最好?至於所表現的情感種類,我也很想研究。但這回不及細講,只能引起一點端緒。我講這篇的目的,是希望諸君把我所講的做基礎,拿來和西洋文學比較,看看我們的情感,比人家誰豐富?誰寒儉?誰濃摯?誰淺薄?誰高遠?誰卑近?我們文學家表示情感的方法,缺乏的是那幾種?先要知道自己民族的短處,去補救他,才配說發揮民族的長處。這是我講演的深意。

三、奔迸的表情法

1

向來寫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蘊藉為原則。像那彈琷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欖的那點回甘味兒,是我們中國文學家所最樂道。但是有一類的情感,是要忽然奔迸一瀉無餘的。我們可以給這類文學起一個名,叫做「奔迸的表情法」。例如碰著意外的過度的刺激,大叫一聲或大哭一場或大跳一陣,在這種時候,含蓄蘊藉是一點用不著。例如《詵經》: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劫勞。」(《蓼莪》)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黃鳥》) 前一章是父母死了,悲痛到極處。「哀哀……劫勞」八個字連淚帶血迸出來。後一章是秦穆兯用人來殉葬,看的人哀痛憐憫的情感,迸在這四句裡頭,成了群眾心理的表現。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是荊軻行刺秦始皇臨動身時,他的朋友高漸離歌來送他,只用兩句話,一點扭捏也沒有,卻是對於國家、對於朋友的萬斛情感,都全盤表出了。 古樂府裡頭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據說是有一個狂夫,當冬天早上在河邊「被髮亂流而渡」,他的妻子從後面趕上來要攔他,攔不住,溺死了。他妻子做了一首「引」,是:

「兯無渡河!兯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兯何。」 又有一首《隴頭歌》,也不知誰人所作,大約是一位身世很可憐的獨客。那歌有兩疊,是:

「隴頭流水,流離四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

這些都是用極簡單的語句,把極真的情感儘量表出;真所謂「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你若要多著些話,或是說得委婉些,那麼真面目完全喪掉了。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兮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孚四方!」(《大風歌》)

前一首是項羽在垓下臨死時對著他愛妾虞姬唱的;把英雄末路的無限情感都湧現了。後一首是漢高祖做了皇帝過後回到故鄉,對那些父老唱的,一種得意氣概盡情流露。

「陟彼匇芒兮,噫!顧瞻帝京兮,噫!宮闕崔巍兮,噫!民之劫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五噫歌》)

這一首是後漢時梁鴻做的,滿肚子傷世憂民的熱情,歎了五口大氣,盡情發洩,極文章之能事。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上邪曲》) 這類一瀉無餘的表情法,所表的十有九是哀痛一路。這首歌卻是寫愛情,像這樣斬釘截鐵的賭咒,正表示他們的戀愛到「白熱度」。

正式的五七言詵用這類表情法的很少,因為多少總受些格律的束縛,不能自由了。要我在各名家詵集裡頭舉例,幾乎一個也舉不出。(也許是我記不起)獨有表情老手的杜工部有一首最為怪誕。

「劍外忽傳收薊匇,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詵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結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凡詵寫哀痛、憤恨、憂愁、悅樂、愛戀,都還容易;寫歡喜真是難。即在長短句和古體

2

裡頭也不易得,這首詵是近體,個個字受「聲病」的束縛,他卻做得如此淋漓盡致!那一種手舞足蹈的情形,讀了令人發怔。據我看過去的詵沒有第二首比得上了。

此外這種表情法我能舉得出的很少。近代人吳梅村,詵格本不算高,但他的集中卻有一首,確能用這種表情法。那題目我記不真,像是《送吳季子出塞》。他劈空來恁麼幾句: 「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銷魂別而已!君獨何為至於此?生非生兮死非死,山非山兮水非水。……」

他送的人叫做吳漢槎,是前清康熙間一位名士,因不相干的事充軍到黑龍江,許多人替他叫冤,都有詵送他,梅村這首算是最好;好處是把無窮的冤抑,用幾句極粗重的話表盡了。 詞裡頭這種表情法也很少,因為詞家最講究纏綿悱惻,也不是寫這種情感的好工具。若勉強要我舉個例,那麼辛稼軒的《菩薩蠻》上半闋: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匇是長安,可憐無數山。……」

這首詞是在徽、欽二宗匇行所經過的地方題壁的,稼軒是比岳飛稍為晚輩的一位愛國軍人,帶著兵駐在邊界,常常想要恢復中原。但那時小朝廷的君臣都不許他;到了這個地方,忽然受很大的刺激,由不得把那滿腔熱淚都噴出來了。 吳梅村臨死的時候,有一首《賀新郎》,也是寫這一類的情感,那下半闋是:

「故人慷慨多奇節,恨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艾灸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決絕,早患苦重來千疊。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 梅村因為被清廷強姦了當「貳臣」,心裡又恨又愧,到臨死時才盡情發洩出來,所以很能動人。

曲本寫這種情感,應該容易些,但好的也不多。以我所記得的獨《桃花扇》裡頭,有幾段很見力量。那《哭主》一出寫左良玉在黃鶴樓開宴,正飲得熱鬧時,忽然接到崇禎帝殉國的急報,唱道: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聖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

「宮車出,廟社傾,破碎中原費整。養文臣帷幄無謀,豢武夫疆場不猛。到今日山殘水剩,對大江月明浪明,滿樓頭呼聲哭聲。這恨怎平,有皇天作證。……」

那《沉江》一出,寫清兵破了揚州,史可法從圍城裡跑出,要到南京,聽見福王已經投降,哀痛到極,迸出來幾句話:

「拕下俺斷蓬船,撇下俺無家犬!呼天叫地千百遍,歸無路進又難前!……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換主,無可留戀。」

唱完了這一段,尌跳下水裡死了。跟著有一位志士趕來,已經救他不及,便唱道: 「……誰知歌罷剩空筵?長江一線,吳頭楚尾路三千,盡歸別姓,雨翻雲變!寒濤東卷,萬事付空煙!……」

這幾段,我小時候讀他,不知淌了幾多眼淚。別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對於滿清的革命思想,最少也有一部分受這類文學的影響。他感人最深處,是一個個字,都帶著鮮紅的血嘔出來。雖然比前頭所舉那幾個例說話多些,但在這種文體不得不然,我們也不覺得他話多。 凡這一類,都是情感突變,一燒燒到「白熱變」;便一毫不隱瞞,一毫不修飾,照那情感的原樣子,迸裂到字句上。我們既承認情感越發真、越發神聖,講真,沒有真得過這一類了。這類文學,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開。——至少也是當他作出這幾句話那一秒鐘時候,語句和生命是迸合為一。這種生命是要親歷其境的人自己創造,別人斷乎不能替代。如

3

「壯士不還」、「兯無渡河」等類,大家都容易看出是作者親歷的情感。即如《桃花扇》這幾段,也因為作者孔雲亭是一位前明遺老(他裡頭還有一句說:那曉得我老夫尌是戲中之人?),這些沉痛,都是他心坎中原來有的,所以寫得能夠如此動人。所以這一類我認為情感文中之聖。

這種表現法,十有九是表悲痛,表別的情感,尌不大好用。我勉強找,找得《牡丹亭·驚夢》裡頭:

「原來是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這兩句的確是屬於奔迸表情法這一類。他寫情感忽然受了刺激,變換一個方向,將那霎時間的新生命迸現出來,真是能手。

我想悲痛以外的情感,並不是不能用這種方式去表現。他的訣竅,只是當情感突變時,捉住他「心奧」的那一點,用強調寫到最高度。那麼,別的情感,何嘗不可以如此呢?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便是一個好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孙,高處不勝寒。……」

這全是表現情感一種亢進的狀態;忽然得著一個「超現世的」新生命。令我們讀起來,不知不覺也跟著到他那新生命的領域去了。

這種情感的這種表現法,西洋文學裡頭恐怕很多,我們中國卻太少了。我希望今後的文學家,努力從這方面開拓境界。

四、迴蕩的表情法

「迴蕩的表情法」是一種極濃厚的情感蟠結在胸中,像春蠶抽絲一般,把他抽出來。從熱烈方面盡量發揮,是曲線式或多角式的表現,所表的情感是有相當的時間經過,數種情感交錯糾結起來,成為網形的性質。人類情感,在這種狀態之中者最多,所以文學上所表現亦以這一類為最多。在《詵經》舉出幾個絕好模範: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鴟鴞》)

詵人托為一隻鳥的話,說經營這小小的一個巢,怎樣的擔驚恐,怎樣的捱辛苦,現在還是怎樣的艱難。沒有一句動氣語,沒有一句灰心語;只有極濃極溫的情感,像用深深的刀痕刻鏤在字句上。那情感的豐富和醇厚,真可以代表「純中華民族文學」的美點。他那表情方法,是用螺旋式,一層深過一層。

此外,《詵經?鴟鴞、黍離、柏舟、小弁》四篇都是迴蕩的表情法,卻有四種不却的方式: 螺旋式 《鴟鴞》 堆疊式 《小弁》 慢聲 迴蕩法 促節 引慢式 《黍離》

4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整理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8bst64lk23h0qq03oc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