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多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12:19: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并不是无穷大,特别是为了避免零点飘移而采用图1-54那样的“准PI调节器”时,静特性的两段实际上都略有很小的静差,如图2-5中虚线所示。

图2-5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四、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

由图2-4可以看出,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态工作中,当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各变量之间有下列关系

* Un ?Un??n??n0 (2-3)

Ui*?Ui??Id??IdL (2-4)

*Ud0Cen?IdRCeUn/??IdLR Uct? (2-5) ??KsKsKs*上述关系表明,在稳态工作点上,转速n是由给定电压Un决定的,ASR的输出

量Ui*是由负载电流IdL决定的,而控制电压Uct的大小则同时取决于n和Id,或

*者说,同时取决于Un和IdL。这些关系反映了PI调节器不同于P调节器的特点。

比例环节的输出量总是正比于其输入量,而PI调节器则不然,其输出量的稳态值与输入无关,而是由它后面环节的需要决定的。后面需要PI调节器提供多么大的输出值,它就能提供多少,直到饱和为止。

鉴于这一特点,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参数计算与单闭环有静差系统完全不同,而是和无静差系统的稳态计算相似,即根据各调节器的给定与反馈值计算有关的反馈系数:

*Unm转速反馈系数: ?? ( 2-6)

nmax*Uim电流反馈系数: ?? (2-7)

Idm**两个给定电压的最大值Unm和Uim是受运算放大器的允许输入电压限制的。

5

§ 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

一、动态数学模型

在单闭环调速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图1-34)的基础上,考虑双闭环控制的结

构(图2-3),即可绘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6所示。图中

WASR(s)和WACR(s)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了引出电流反馈,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中必须把电枢电流Id显露出来。

图2-6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二、起动过程分析

图2-7 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转速和电流波形

前已指出,设置双闭环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获得接近理想起动过程(图2-1b),因此在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时,有必要首先探讨它的起

6

?动过程。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突加给定电压Un由静止状态起动时,转速和电流

的过渡过程示于图2-7。由于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个阶段,整个动态过程也就分成三段,在图中分别标以I、II和III。

?第I阶段0t1是电流上升的阶段。突加给定电压Un后,通过两个调节器的

控制作用,使Uct、Ud0、Id都上升,当Id≥IdL时,电动机开始转动。由于机电惯性作用,转速的增长不会很快,因而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入偏差电压

*?,强迫电流Id迅速上升。?Un?Un?Un数值较大,其输出很快达到限幅值Uim*当Id?Idm时,Ui?Uim电流调节器的作用使Id不再迅猛增长,标志着这一阶

段的结束。在这一阶段中,ASR由不饱和很快达到饱和,而ACR一般不饱和,以保证电流环的调节作用。

第 II 阶段t1t2是恒流升速阶段。从电流升到最大值Idm开始,到转速升到给定值n?(即静特性上的n0)为止,属于恒流升速阶段,是起动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ASR一直是饱和的,转速环相当于开环状态,系统表现

?为在恒值电流给定Uim作用下的电流调节系统,基本上保持电流Id恒定(电流可

能超调,也可能不超调,取决于电流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因而拖动系统的加速度恒定,转速呈线性增长(图2-7)。与此同时,电动机的反电动势E也按线性增长。对电流调节系统来说,这个反电动势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扰动量(图2-6),为了克服这个扰动,Ud0和Uct也必须基本上按线性增长,才能保持Id恒定。由于电流调节器ACR是PI调节器,要使它的输出量按线性增长,其输入偏差电压

*?Ui?Uim?Ui必须维持一定的恒值,也就是说,Id应略低于Idm。此外还应指

出,为了保证电流环的这种调节作用,在起动过程中ACR是不能饱和的,同时电力电子装置 UPE 的最大输出电压Ud0m也须留有余地,这些都是在设计时必须注意的。

第III阶段t2以后是转速调节阶段。在这阶段开始时,转速已经达到给定值,转速调节器的给定与反馈电压相平衡,输入偏差为零,但其输出却由于积分作用

?还维持在限幅值Uim,所以电动机仍在最大电流下加速,必然使转速超调。转速

超调后,ASR输入端出现负的偏差电压,使它退出饱和状态,其输出电压即ACR的给定电压Ui?立即从限幅值降下来,主电流Id也因而下降。但是,由于Id仍大于负载电流IdL,在一段时间内,转速仍继续上升。到Id?IdL时,转矩Te?TL,

7

dn?0,转速n到达峰值(t = t2时)。此后,电动机才开始在负载的阻力下减dt速,与此相应,电流Id也出现一段小于IdL的过程,直到稳定(设调节器参数已调整好)。在这最后的转速调节阶段内,ASR和ACR都不饱和,同时起调节作用。由于转速调节在外环,ASR处于主导地位,而ACR的作用则是力图使Id尽快地跟随ASR的输出量Ui?,或者说,电流内环是一个电流随动子系统。 综上所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有三个特点:

(一)饱和非线性控制

随着ASR的饱和与不饱和,整个系统处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当ASR饱和时,转速环开环,系统表现为恒值电流调节的单闭环系统;当ASR不饱和时,转速环闭环,整个系统是一个无静差调速系统,而电流内环则表现为电流随动系统。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为不同结构的线性系统,这就是饱和非线性控制的特征。决不能简单地应用线性控制理论来分析和设计这样的系统,可以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来处理。分析过渡过程时,还必须注意初始状态,前一阶段的终了状态就是最后一阶段的初始状态。如果初始状态不同,即使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都不变,过渡 还是不一样的。

(二)准时间最优控制

起动过程中的主要阶段是第II阶段,即恒流升速阶段,它的特征是电流保持恒定,一般选择为电动机允许的最大值,以便充分发挥电机的过载能力,使起动过程尽可能最快。这个阶段属于电流有限制条件下的最短时间控制,或称“时间最优控制”。但整个起动过程与图2-1b的理想快速起动过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第I,III两段不是突变。不过这两段的时间只占全部起动时间中很小的成分,已无伤大局,所以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可以称为“准时间最优控制”过程。如果一定要追求严格最优控制,控制结构要复杂得多,所取得的效果则有限,并不值得。

IdnIdnId0图2-8 双闭环调速系统空载起动的断续电流波形

t

(三)转速超调

由于采用了饱和非线性控制,起动过程结束进入第III段即转速调节阶段后,必须使转速调节器退出饱和状态。按照PI调节器的特性,只有使转速超调,ASR的输入偏差电压为?Un负值,才能使ASR退出饱和。这就是说,采用PI调节器

8

搜索更多关于: 多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的文档
多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8cle4inmf3blzb1bt26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