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9 中
东战争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中东地区阿以冲突不断发生,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关键是( ) A.不同的宗教信仰 B.地区恐怖主义 C.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D.英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阿以双方都对巴勒斯坦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双方在主权上毫不让步,存在严重的分歧,这是长期冲突的关键。A、B、D均不是主要因素,故选C。
【答案】 C
2.下列关于《奥斯陆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协议又称《关于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
B.是1993年美国、埃及、以色列三国在美国签署的 C.开启了中东的和平进程
D.这是分阶段实现中东和平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解析】 中东和平进程中有三件大事,要注意加以区别:1978年,美、埃、以三国在美国戴维营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开始了中东的和平进程。1993年,巴、以在美国签署《关于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2003年,联合国、欧盟、美国、俄罗斯宣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答案】 A
3.历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大多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偏袒、支持以色列
B.犹太民族富裕,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 C.阿拉伯国家内部不团结
D.双方力量悬殊,以色列一方实力较阿拉伯国家强大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分析能力。A项是外因,并不是主要原因;B项中强调武器先进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原因之一,但战争的较量,关键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D项正确。
【答案】 D 4.埃及总统萨达特曾说:“如果我们能在西奈夺回10厘米的土地,并站稳脚跟不撤退,那么我们就彻底改变东西方对我们的态度,改变一切,特别是1967年失败后我们生活中的耻辱。”他所说的“??1967年失败”指的是哪次战争( )
A.巴勒斯坦战争B.苏伊士战争 C.十月战争 D.六日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67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土地,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5.我们在电视上不厌其烦地看到连篇累牍地报道巴以冲突,他们冲突中最重要的分歧是( )
A.与美国关系问题 B.耶路撒冷问题 C.巴勒斯坦问题 D.宗教冲突问题
【解析】 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矛盾的根本症结所在。 【答案】 C
6.观察下图,人类历史越过战争的废墟继续前进。通过前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的最主要“收获”是逐渐认识到( )
1
A.阿以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才得以解决 B.阿以矛盾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C.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外来干预 D.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恐怖主义威胁 【解析】 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不可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反而给双方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且会给第三国造成可乘之机,只有通过和谈才能真正实现问题的解决。
【答案】 B
7.1956年8月,《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社论称:“如果让纳赛尔的阴谋得逞,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一切利益都将完蛋。”这里提到的“纳赛尔的阴谋”具体是指( )
A.贝尔福宣言 B.埃及建立共和国
C.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D.《戴维营协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题干提及的时间“1956年”及“纳赛尔”这一人物和“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一切利益都将完蛋”等提示文字,可以推知是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的问题。
【答案】 C
8.如图为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时被鲜血染红的《和平之歌》歌词。他利用自己的生命在延续着中东的和平之路。他生前曾经说过“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这意味( )
A.巴以之间的矛盾得到根本解决 B.正式启动了中东和平进程 C.表达了所有以色列人的愿望 D.表明他接受政治解决中东问题 【解析】 A项错在“根本解决”,B项错在“正式启动”,C项错在“所有以色列人”。 【答案】 D
9.下列关于中东战争带来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阻碍了中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B.通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几乎占据了巴勒斯坦的全部领土 C.以色列通过战争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 D.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无法通过战争收复失地
【解析】 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争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通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不仅占据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而且还占领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但以色列却始终无力使阿拉伯国家承认它在中东
2
地区的合法地位。故答案为C。
【答案】 C
10.下列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 ②世界大国插手该问题使之复杂化 ③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④联合国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巴勒斯坦问题是指围绕巴勒斯坦这个地区的领土等问题,相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世界大国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干预巴勒斯坦问题,使之复杂化。围绕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先后发动过五次中东战争,基本上是以色列取胜。联合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作用不大。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那场战争也是阿方的偷袭引起的:在这个以色列最神圣的节日(1973年10月6日是以色列的赎罪日),埃及军队暗渡苏伊士运河发动奇袭。以军在埃军出人意料的凶猛攻势前节节败退,但很快又以主动进攻反败为胜。
那场战争貌似一场末日之灾: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陡然骤增;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
不过,如果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看,1973年战争却是意义重大——为和平打开了大门。安瓦尔·萨达特大胆的渡河一击替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屡遭羞辱的阿拉伯人挽回了一些尊严,以色列人也学会了一点:阿拉伯对手不会再像1967年战争那样,一开打就往后逃窜,因此有必要争取和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东战争爆发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战争”产生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第(1)题可根据所学知识从领土争端、宗教冲突和大国干预等角度归纳;第(2)题可从材料“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等方面归纳“1973年战争”产生的影响。
【答案】 (1)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领土争端;阿以的宗教冲突,大国的干预。 (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美国和其他国家关系紧张);引发了“石油危机”;促使相关国家认识到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以巴之间、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问题,最终实现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和平共处。中国希望以巴尽快恢复谈判,恢复中东和平进程,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解决中东问题。??在中东问题上,国际社会的参与十分重要。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国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国际努力,也愿意为此作出贡献。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阐述中方关于 中东问题五点主张(2003年5月)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以冲突的历史原因。材料中“土地换和平”的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为何派特使斡旋中东和平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第(1)题的答案;第(2)题,据材料信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和中国的外交宗旨、外交原则以及中国政府关心巴以人民的生存状态等可得出答案。
【答案】 (1)历史原因:罗马、阿拉伯等帝国先后统治这一地区,主体民族、宗教信仰多次变更;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各大国纷纷插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该地区的政策反复无常,允诺阿拉伯人建国后又允许犹太人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制定巴以分治方案。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土地给犹太人,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的主权要求是巴以冲突
3
的关键原因。内容: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土地,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各国的和平。
(2)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影响世界和平,影响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违背中国政府奉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宗旨;中国政府愿意为解决巴以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也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