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通过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20-0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提高,血液透析已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肾功能替代疗法。越来越多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而慢性肾功衰竭患者多需终生维持透析,长期的透析治疗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解决患者病痛的同时,可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不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应用心理护理技术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进行心身护理,使患者保持最有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们近年在80例的护理工作中,将心理护理贯穿血液透析的始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0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年龄18~80岁,平均56岁。其中高血压肾损害22例、糖尿病肾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成人多囊肾12例、梗阻性肾病7例。本组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平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一年。 2 常见不良心理
2.1 紧张和恐惧心理常见于初次透析患者,由于对透析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安全性缺乏了解,加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穿刺疼痛、透析中出现不适反应导致最初阶段出现情绪不稳定、紧张。
2.2 焦虑心理在血透开始阶段,由于患者对血透的目的、意义不了解;对所患疾病预防缺少足够的认识;加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害怕手术、恐血、疼痛等而导致心情紧张,情绪不稳定;从而发生失眠、头昏、食欲不振、血压升高等焦虑表现。
2.3 抑郁心理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O%左右,抑郁的程度与朋友交际减少,透析时间密切相关。患者社会活动时间越来越少,自感社会价值降低,出现少言、内心极度苦闷等表现。
2.4 悲观和绝望心理血液透析治疗周期长,长期依赖透析生存,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透析虽能清除患者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但它也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透析患
者常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低血糖、心力衰竭等,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患者感到前途渺茫,顾虑重重,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
2.5 苦恼与负罪感由于身体状况等原因,患者对家庭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明显减少,家庭和社会关系日趋淡漠,对于经济问题的顾虑,不愿拖累家人的想法,都会导致患者苦恼和有负罪感,同时也伤害了其自尊心,尤其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更是如此。 3心理护理
3.1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首先为选择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原理及注意事项讲解,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告知患者首次透析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一般情况下通过数次诱导透析上述不适症状可自行缓解。介绍其它血透患者了解透析的经历和体会,以消除紧张恐惧感,从而坚定透析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3.2减轻焦虑和抑郁: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透析时,大多病程冗长,家庭经济负担较大,担心透析费用高而疗效差。给患者耐心讲解透析的科学性及慢性肾衰竭透析的必要性,同时鼓励患者倾诉内心苦闷、烦恼、忧愁或痛哭来发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念,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减轻焦虑与抑郁心理,主动积极接受透析治疗。 3.3透析过程中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即刻并发症是指
并发症发生在透析过程中,发生快,病情重,需立即治疗。常见的即刻并发症有失衡综合征、低血压、低氧血症、心血管并发症等。罕见即刻并发症有溶血、空气栓塞等。多在透析开始5min内发生,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发热等。因此,透析过程应做好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发现并及时处理上述并发症对患者是极大的心理安慰。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3.4透析后的心理护理:透析后患者身上带有透析管,应耐心详细讲解透析管的注意事项,以及出血和感染的危险,嘱其穿宽松棉质衣裤,股静脉置管者要使用坐式便椅,减少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度。勤观察置管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置管处皮肤有无红肿、痒感,监测生命体征,最大程度减少首次透析后的不适,减轻躯体痛苦和心理紧张。透析后,因透析管路和疾病的影响,患者不能很好地与外界联系和获取信息,产生与世隔绝的心理,我们建议并指导患者收听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使心理平衡。营养不良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费用及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之一。加强患者营养教育,尽快帮助其由非透析疗法至透析疗法营养观念的转变,顺利进行长期透析治疗。 4讨论
80例血液透析患者经过上诉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65例(8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7例(15%),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5%),总有效率95%。可见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J].中国血液净化.2010,1:1-4.
[2]李铁舒,周晓敏.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0,3:208-209.
[3]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29.
[4]肖海霞,黄凌,杨泽曼,等.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04,3:683-68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