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培优专题训练卷
知识点一:数据的收集(普查和抽样调查) 1. 下列调查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 A.某公司招聘员工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 B.调查一批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
C.为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 D.对乘坐某次航班的乘客进行安全检查
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所在地区老人的健康状况,分别做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 A.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人的健康状况 B.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人的健康状况 C.调查了十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
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3.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
A.对某地区现有的16名百岁以上老人睡眠时间的调查 B.对嫦娥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前零部件质量情况的调查 C.对郑州外国语中学七年级三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 D.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的收视率的调查
4.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普查的是( )
A.某学校定制校服对该校学生衣服尺寸进行测量
B.春节期间某食品安全检查部门调查市场上奶制品的质量情况 C.对某品牌手机的防水性能的调查 D.调查黄河水质情况
5.为了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32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该地教育局抽查了15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分析,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32000名学生是总体
B.1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以上调查是普查
6.从学校七年级中抽取100名学生,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双休日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调查中的个体是 。样本容量是 。 知识点二:数据的表示(扇形统计图)
7. 某实验中学七年级一班全体同学的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如图所示,其中评价为“A”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是 ;
(7) (8) (9)
8. 某校图书管理员清理课外书,将其中甲乙丙三类书籍的有关数据制成如图不完整的统计图,已知三类书籍共有200本,则丙类书的本数是( ) A.80本 B.144本 C.200本 D.90本
9. 如图,为某种冷饮店一天售出各种口味雪糕数量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售出红豆口味的雪糕200支,那么售出奶油口味雪糕的数量是 支
10. 为了解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程度,某学校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绘制统计图,其中统计图中没有标注相应人数的百分比,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求“非常了解”的人数的百分比;
(2)已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估计对“垃圾分类”知识达到“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程度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知识点三:数据的表示(频数分布直方图) 11.已知七年级某班共有学生40人,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各组人数情况见条形统计图,图中小长方形的高之比为1:3:4:2:(从左到右),则乙组有( ) A.8人 B.16人 C.12人 D.4人
12. 有若干个数据,最大值是124,最小值是103,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这组数据时,若取组距为3,则应分为( )
A,6组 B.7组 C.8组 D.9组
13.对某中学7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69cm,最小值为143cm,对这组数据整理时测定它的组距为5cm,应分成( )
A.5组 B.6组 C.7组 D.8组
14. 王老师根据七(二)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制成的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得到下列信息:(1)该班的总人数为44人;(2)得分在70至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3)50至60分这组数据的频数是10;(4)及格(≥60分)的人数是14人,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知识点四:统计图的选择
15.要反映某位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宜采用 统计图 16.为了直观地反映某城市一年中各月份的降水量,一般用 统计图 17.为了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一般选用 统计图
知识点五:综合题
18.学习完统计知识后,小兵就本班同学的上学方式进行调查统计,他通过收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2)请将表示“步行”部分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骑车”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4)若全年级共有1000名学生,估计全年级步行上学的学生有多少名?
19.某中学七年级甲、乙、丙三个班中,每班的学生人数都是40名,某次数学考试成绩都在50分以上,且没有满分100分,其统计如下:(每组分数含最小值,
不含最大值)
丙班数学成绩频数统计图 分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 1 4 15 11 9 根据以上图、表提供的信息,则80~90分这个区间人数最少的班是 .
20.某初中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勤洗手”的问卷调查,学校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600人,700人,600人。经过数据整理将全校的“勤洗手”调查数据绘制成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计算八年级“勤洗手”学生人数,并补全下列两幅统计图. (2)通过计算说明那个年级“勤洗手”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比例最大?
答案:
知识点一:数据的收集(普查和抽样调查) 1.B
分析:C调查具有破坏性,不适合普查,适合抽样调查 2.D
分析:A,B样本的选取不具有代表性,C样本的选取不具有广泛性,所以选D 3.D
分析:D.要调查的对象太多,普查浪费人力物力,所以不适合普查,适合抽样调查
4.A.
分析:A.调查的数量较少,适合普查;B,调查对象太多,不适合普查;C。调查具有破坏性,不适合普查;D. 调查对象太多,不适合普查; 5.B
6.七年级每个学生双休日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 ,100 知识点二:数据的表示(扇形统计图) 7. 108°
解:A所占百分比:100%-15%-20%-35%=30%, 圆心角:360°×30%=108°, 故答案为:108.
总结:1.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等于100% 2.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所占百分比. 8. A.
总结:1.题目类型:已知总数和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求部分的数量
2.总数×某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某部分的数量 9. 150
总结:1.题目类型:已知部分的数量和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求总数
2.部分的数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总数 10. 解:(1)由题意可得,
“非常了解”的人数的百分比为: ×100%=20%
(2)由题意可得,
对“垃圾分类”知识达到“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程度的学生共有: 1200×
=600(人),
总结:1.扇形部分的圆心角度数÷360°×100%=扇形部分所占百分比
2.总数×某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某部分的数量 知识点三:数据的表示(频数分布直方图) 11. C.
解:40× =12
总结:总数×部分所占的比例=部分的数量 12. B.解:124-103=21,21÷3=7 13.B
解:169-143=26,26÷5=5.2 6
总结:1.(最大值-最小值)÷组距=组数
2.若计算的组数结果为小数,要化为整数,只进位不舍 14. 选A 解:(1)总数是4+14+16+10+4=48人,所以(1)错; (2)对
(3)50至60分这组数据的频数是4,组距是10,所以(3)错 (4)及格人数是14+16+10+4=44人,所以(4)错 知识点四:统计图的选择
15. 折线 16. 条形 17. 扇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