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听课要求
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
1、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教龄不满六年的教师不少于16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不少于16节,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听课不少于30节,其他校长及中层干部听课不少于16节。
2、每节听课应有详细记载,要标明听课日期、授课人、教学班级、教学课题等。
3、要有课堂评价或教学建议并及时反馈或与任课老师交流。
4、每学期各教研组,要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成熟教师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大型公开课的听课,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要组织说课、评课活动。
5、听课可随堂听课,可跨年级、跨学科听课。 6、严禁实际未听课却有听课记载的现象。 (四)教育科研要求
1、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备课组间周一次集体备课。教龄六年以下的年青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五个一”:一堂汇报课,一篇优秀教案,一篇教学总结,一篇发表或参评论文,一本完整的详细教案。
2、教师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组要每学月组织教师学习教参资料,专业杂志,了解国内教研、教改动态。每学期要对教研、教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改、教研活动和经验交流会,积极参加各级培训。
三、作业布置和批改常规要求
1、各学科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统一、适量的作业和规范要求,选编课外作业要适量。通过批改、讲评、展示优秀作业等方式严格训练学生,让学生熟悉和巩固已学知识、逐步提高技能技巧。
2、各学科每学期全批全改作业次数要求:
语文作文“八大十小”,大作文全批全改,周记或随笔批改不少于三分之一。配套练习采取批改与查阅相结合,要强化语文书写、口语表达、背诵训练,每节课均应布置阅读作业,以检查为主。
数学布置不少于80次,全批全改不少于60次,要强化数学应用意识与
能力的训练。
英语40次(其中书面作文16次),英语课堂小测可相当于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当的口语作业,要强化口语、听力、写作训练。
物理16——25次(文科班级16次,理科班级25次),要注意思路重于套路,模型重于题型。加强思维能力和建模能力的训练。并按物理教材中规定的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化学16——25次(理科班级25次,文科班级16次),通过各知识点的训练,建立起知识“集成块”。并按化学教材中规定的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生物16——25次(理科班级25次,文科班级16次),并按生物教材中规定的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政、史、地各8——16次(文科班级16次,理科班级8次)。 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各8次,以抽查为主。
鼓励教师创导多样化,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的探索。严禁机械的重复操练式的作业,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3、理、化、生、政、史、地要进一步完善“一课三练”,“一课三练”相当于作业布置。严禁由老师统一给学生订阅各种教辅参考资料。
4、初三、高三各升学考试学科,每节课要安排10至15分钟的练习,每周一节“周练习”,可让学生做老师在题海中精选出来的典型例题。重在基础训练和单元训练。切忌超标训练。要做到科学设计,限量限时优化练习。尽量做到中高考80%的基础分不丢分。要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与其让学生漫不经心的做百遍,不如指点他刻苦地专研一遍;与其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做十遍,不如教学生切实理解地做一遍,与其布下题海将学生淹没,不如巧设问题让学生攻关。
5、作业要做到有布置必有批改。对所有布置的作业,要求科代表按时收交登记,发现拖缺现象要调查处理,对抄袭现象要批评纠正。已收交的作业,批改要即时、认真、准确、规范,要使用统一符号,注明批改日期。必须全面审阅,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批改,及时讲评,提倡有重点地面批面改,多写指导性评语,评语力求准确、精当、具体,富有针对性、激励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要及时批评、集体纠正。
6、培养学生自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教师通过适当方式检查作业订正情况。
7、重视科代表工作,要求其及时反馈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每学月作好小结。学校按学月检查作业布置的批改及学生完成情况。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包括解惑答疑、查缺补漏、培优辅困,指导学法、进行学习目的、态度、习惯的培训督导和心理教育等。教师应把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辅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下班辅导,解答问题,指导自学,上辅导课、培训课和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
2.辅导应遵守下列原则:
(1)认知辅导是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运用科学方法。 (2)坚持个别性。以个别辅导为主,不得利用辅导时间进行整班性的补课或上新课。
(3)增强针对性。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与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分类指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辅导重点应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科任教师要主动与班主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及其存在问题,根据学生实际确认辅导对象,拟定其计划及措施,要及时补缺补差,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对学习基础薄弱与学习困难较多的学生,教师要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对这类学生以特别的关注,热情而耐心地加以系列辅导。
3、早读、晚自习辅导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是弥补课堂不足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早读语文、英语教师间天按时到班辅导,每次早读都要安排具体的内容,但不能上课,晚自习第一、二节不能上课,要保证学生静习,到班辅导教师要负责纪律,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第三节可以集体答疑指导点拨共性问题。学校将早读、晚自习教师下班进行辅导纳入课时考核。
4、注意尖子生的早期培养,从初一、高一开学开始,由学科导师组织选拔考试,组建数、理、化、信息技术学科奥赛辅导班。对尖子生的竞赛辅导,导师要拟定辅导实施计划,选定专门竞赛教程,坚持每周一至二次竞赛辅导,
每次辅导要有相应的练习和批改。每学期要举行至少一次竞赛测试。每学年数、理、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要举行一次校级竞赛活动。同时各班要建立尖子生成长档案,对偏科严重的尖子生实行科任教师“包干培优”制,坚持跟踪分析调研。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考察学生知识能力,衡量学生水平、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命题要求
(1)命题要求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难易适度,份量适当、题意明确、文字确切、标点正确、图象清晰、字迹清楚。原则上基础题、中等难度与难度较大题之比为:初一、高一6︰3︰1,初二、高二5︰4︰1,初三、高三5︰3︰2。
(2)命题杜绝照抄照搬,需使用现成试卷的要征得教务处同意。 (3)命题教师须负责试卷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要求亲自做一遍,并在教务处安排的时间内准时进行试卷校对。
(4)试题命制:单元过关质量检测及月考试题由备课组长负责安排,期中、期末、初三、高三月考等重大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命题,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审核,并填写好试卷情况表中有关项目,在指定日期内交教务处。
2、监考要求
(1)教师按监考表监考,如需调动通过教务处。如需请假要提前一天与教务处联系,并办理请假手续。
(2)监考教师应在考前15分钟到指定地方领取试卷,并当场点清。 (3)监考教师应在考前10分钟进入教室,检查考场情况,开考前3分钟发放试卷。
(4)在监考过程中监考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全面注意考场情况,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防止作弊现象和违纪行为的发生,认真填写考场记录表。 (5)考试结束铃响后,监考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立即停止考试,将试卷放在桌上,教师收齐试卷,清点数目,学生离开教室。
(6)监考教师应在考试结束后及时将试卷、余卷和缺考学生试卷统一交教务处。
(7)考生座位分班打乱,随机编排。
(8)重大考试期间开启监控室,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师监守岗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巡考教师。
3、阅卷要求(参加上级阅卷按上级要求执行)
初三、高三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试卷,按备课组统一评分标准,在校内进行网上阅卷。试题评分如要改动,须经负责该题评分的教师同意方能改动;个别学生卷面评分如要改动,须经备课组集体认可,备课组长签字方能改动。
4、考试成绩统计:对重要考试(期中、期末、初三、高三月考、竞赛辅导检测等)要求网上阅卷登分并保留教务处存档。备课组将本年级各班学科考试成绩分析表按时交教务处存档。
5、考试成绩分析:期中、期末考试,竞赛辅导检测,教师要认真填写考试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表,交教务处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或学科竞赛成绩业务档案。备课组长认真分析总结年级或竞赛辅导的教学情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的方法,明确整改措施上报书面材料给教务处存档。
初三、高三月考,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和教务处要认真进行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建立中考、高考指标成绩分析数据库,总结年级的教学情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
以上教学常规要求均纳入教师业务量化考核,并对检查结果及时张榜告示,同时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挂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