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陈述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早上、下午)好:
我是水城县县委副书记吴君隆,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情况,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重视程度
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园区管委会,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二、园区推进情况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加强以机耕道和灌溉设施为重点的园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园区内喷滴灌工程、土地整治、河道治理、小农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配套设施。完成园区主干道路162.5KM;机耕道39KM;生产便道20.6KM;沟渠(含管网)232.85KM,有效灌溉率达93.5%,灌溉面积达3.6万亩;农机总动力达2.2千瓦/亩。目前,园区内路、水、电、通讯等设施基本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二)园区产业体系建设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已引进华荣、润永恒等7家企业入驻园区发展猕猴桃,建成猕猴桃园3.85万亩,其中6800亩已挂果。按照“五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推动和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
1
同时配套实施茶叶1万亩,金银花0.3万亩,科技杨梅1万亩,核桃1万亩,烤烟0.5万亩,季节性蔬菜0.8万亩,艳红桃、李、梨、葡萄等特色果品0.8万亩,林下养鸡500亩;建成采摘大棚3万平方米,农业生态体验馆6300平方米,自动气象观测站一座,气调保鲜库2座。
(三)园区经营主体培育情况
通过系列产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非农企业入园发展,分别与重庆君豪、润永恒、长丰、鸿源等龙头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签约资金20亿元,累计到位资金6亿元。目前,培育和引进企业18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1家,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
(四)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加强园区技术人才和农户的培训,共开展园区技术人员培训4500余人次,培训农户4000余人。二是成立农投公司,与重庆君豪公司合股征地400余亩,打造集古树、古建筑、布依民居参观、农业生态体验馆、荷花池、商务接待区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
(五)科技研发、创新情况
依托贵州省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农委和贵州博士工作站,建成了猕猴桃产学研基地600亩。国家级科研单位武汉猕猴桃研究所也在园区建立了产学研基地200亩。积极引进猕猴桃优良品种22个,完成优质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园800亩,优质种苗繁育50亩,选育并审定新品种2个,为大力发展水城猕猴桃产业奠定了
2
基础。
(六)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编制,确保编制立足长远符合实际。二是严格按照《水城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4年工作方案》和《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2014年观摩会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园区各项建设项目,确保按建设进度推进园区建设。三是进一步整合资金,将涉及到县各个部门的资金投入到园区建设,举全县之力倾力打造现代园区。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从县、乡抽调20人具体负责园区建设工作,落实了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围绕园区目标任务,实行工期倒排,建立“一天一调度、两天一上报、三天一督查、一周一通报”的工作机制,确保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二)整合发展措施
建立部门配合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渠道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切实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置,进一步加大对园区主导产业的投入力度。目前累计整合投入园区资金共13亿元。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制定园区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资金整合方案,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资金公示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
3
程质量监理制。以财政厅、省农委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为报账依据,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四)市场机制措施
通过政府引导、按照“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水城县成立了猕猴桃协会,以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进行管理;成立水城兴业投资公司,为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担保平台,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截止2014年7月,公司累计为企业担保贷款4.5亿元。
四、综合评价
园区通过精心打造,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凸显,2013年总销售收入为2.82亿元,总销售利润0.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40元,示范带动全县农民3万人。初步估算,园区建成达产后,将带动6万余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各位专家,水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在此,我表态,水城县将决不辜负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和厚爱,认真做好园区建设工作。
陈述完毕,谢谢各位!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