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物资供应部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保障事故抢救物资的供应,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6)技术科、运搬工区、通风工区
①提供灾区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②根据指挥部命令完成现场相关检测、测量工作。
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防范措施。
④负责起草事故原因分析报告。
⑤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
(7)监控中心
①负责保障指挥部外网、内网畅通运行,确保能及时通过网络发布事故信息及救援进展情况。
②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处理和解决现场遇到通讯设施技术难题。
(8)党政办
①按指挥部的命令,负责安排事故现场拍摄、采访等。
②负责向指挥部及时提供气象资料。
③承办指挥部党政办公室交办的其它任务。
(9)财务部
保证为事故救援配备救援设备、器材提供经费支持和事故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10)工会
参与事故调查、善后处理。
(11)其它
相关部门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煤层自燃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专门的防火措施,落实到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掘进、回采
各方面采取防火措施,加强煤层自燃预测预报工作落实束管监测和定期密闭检查制度。
4.1.2矿井煤层自燃监测监控措施:
(1)合理布置巷道:采用岩石巷道。开采自燃煤层,特别是自燃发火严重的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运输大
巷和回风大巷、采区上、下山、集中运输平巷和集中回风平巷等服务时间较长的巷道,通常布置在岩石中,其距煤
层的距离应根据岩性、矿山压力等来决定。如果布置在煤层中,一是要留有大量的护巷煤柱,二是煤层受到严重切
割,开采后,煤柱受压破裂,煤层与空气接触面增大,自燃发火率增加;区段巷道分采分掘,减少联络道;区段煤
巷采用垂直重叠布置。
(2)合理的采煤方法:合理的采煤方法能够提高矿井先天的抗自燃发火能力。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降低煤层
自燃发火的可能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少丢煤或不丢煤;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柱破裂;合理布置采区;回采时
应尽量避免过分破碎煤体;加快回采速度,使采空区自燃源难以形成;及时密闭已经采完的工作面和废弃的旧巷;
注意选择回采方向,不使采区回风巷过分受压或长时间维护在煤柱里。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体破碎;控制矿山压
力集中,不仅有利于巷道的维护,而且可以减少煤体的破碎,减少煤粉、碎霄的存在,防止漏风供氧引起煤的自燃。
(3)合理的通风系统:开采自燃煤层时,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自燃发火的供氧因素,无供氧
蓄热条件,不会发生自燃。合理的通风系统是指:矿井通风网络结构简单;风网阻力适中;主扇与风网匹配;通风
设施布置合理;通风压力分布适宜,推广无煤柱开采;坚持正常的回采顺序。
(4)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专门的防火措施,落实到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掘进、
回采各方面采取防火措施。
①有自然发火煤层的采区设计、回采、掘进工作面的作业规程,必须有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经矿总工程
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②采(掘)工作面开工前,通风、防灭火系统不完善,不得开采(或掘进)。
③巷道高冒区、断层附近施工不得使用木垛,工作面回撤时,不得采用替棚法。
④严格落实防火观测制度,开展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
⑤工作面结束或过石门后及时封闭,密闭墙质量符合要求。
⑥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易发火老空区进行连续监测。
(5)采掘期间预防煤层自燃
①掘进施工中防治自然发火措施
a.所有开采自然发火煤层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设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b.石门揭露煤时,必须采用锚喷支护,并采用U型钢支架做为第二次支护,不得采用可燃性材料做为第二次支
护。
②采煤期间防治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a.工作面在安装前,通风工区负责完善该工作面的防灭火供水系统,否则不准生产。
b.工作面切眼不采侧在开采前应进行防火处理,因特殊原因不能处理时,需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c.工作面在推采过程中,上平巷上帮锚杆、锚盘不得回撤,以保护区段煤柱;上平巷自上肩窝处将背网剪断,
使顶板冒落完全,减少漏风;四层工作面不允许留有顶煤。
4.2预警行动
4.2.1建立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1)井下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网点,对矿井的自燃危险区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观测。观测点设在: 采空区回风侧
防火墙内,工作面上隅角、见煤线附近及工作面的回风流中。观测内容:CO气体成分、空气温度及密闭墙质量等。
(2)通风工区按照月初排查的发火隐患点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CO、空气温度及防火密闭墙质量,检查
次数由总工程师确定。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工区。
(3)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易发火老空区进行连续监测。
4.2.2防灭火系统
(1)矿井建立完善消防供水的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