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疆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2:29: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剪梅》

【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去多学,自己要少讲些。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因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因感受课堂空间广阔而收获。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课前多媒体播放《声声慢》歌曲,让教学里弥漫一种古典韵味,先在感觉上影响学生。

一、情景导入

这首由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编写的音乐,婉转、沉静、悠扬,让我们回味无穷。我学了这么多的古诗词,也教了这么多年的古诗词,我个人的感觉:一首诗词 ,一个故事,一份情感,一种才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词坛奇女子李清照 的诗词里,了解她的故事,感受她的情感,欣赏她的才气。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中有日暮、荷花、女子乘舟)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会想起哪首诗词?(学生答:李清照的《如梦令》,师生齐背。)这是李清照十六七岁时的作品,在这首词时在,她幸福、活泼、快乐、富有青春气息,就如人们一样可爱、俏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十八九岁的她又写了另一首记词《一剪梅》来记录她的生活,我们就来看看在这首词又有她怎样的一段故事、一份心情。(幻灯展示课题) 二、初读诗词,寻故事。

1、 学生自由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里李清照讲了她一段怎样的人生故事?(板书:一个故事)

(学生自由说,主要说出对丈夫的思念就行) 2、 对比《如梦令》《一剪梅》这两首词,同学们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齐读这两首词)

(学生自由说,可以说出年龄阶段不同,情感不同)

3、 为什么《一剪梅》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思念情绪呢?(讲解写作背景)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很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非常不愿意分别,就找来一方锦帕,写了一首《一剪梅》词送给她的丈夫。

三、再读诗词,品情感。

1、 思念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乱”,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词,品味李清照

的这份思念之情。

(学生自由读,注意英节奏和心情)

2、 请同学们听读,听听李清照用哪个词来表达她对丈夫的这份思念之情的。 (学生听完后会很快找出“闲愁”二字。)(板书:一份情感:闲愁)

3、 “闲愁”是这首词的词眼,请同学们与他人合作,在词中找出能表现这种闲愁的句子或某个

字词,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品味她的这份闲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学生会找出词中的意象或是某些动词、修饰语)

(然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找得很好,看来你们都能读懂李清照。她的“闲愁”是通过红藕、

玉簟、雁、月、花、水来倾诉出来的。古诗词中“花月水雁”就被赋予了一种愁绪,“乡

1

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月悲欢离合,月人阴晴圆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借助这些意象倾诉了这份闲愁,倾诉之情里有“痴情、思念、孤独”,虽说在最后说这份情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无计消除,但却依然是一种甜美的相思之情,不信,看李清照的其它两首诗。) 4、 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武陵春》,品味其中的“愁”绪。

(学生自由阅读这两首词,说说这两首词里是一种怎样的愁绪?学生自由说。会说到愁情更重。)

插入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声声慢》写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这是李清照一生中最不幸的一年。这年三月,在概在上巳节日后的不多几天,赵明诚去任职,李清照单独留在了池阳,这年七月赵明诚在当时的行都建康生病,李清照听到消息,立即奔赴建康,而赵明诚病情已经非常危险,不久就病世了。李清照经受了这样沉重的打击后就病倒了,这时金兵南下的声势很大,建康的危机迫在眉睫,朝廷已经在分散六宫。

《武陵春》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5、 教师总结:相比较,《一剪梅》中的愁还真是“闲愁”,所以要真正读懂一首词,还要了解

这个人及他的经历,这就是诗词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四、再读诗词,惊才气。

1、 要求学生再读这首词,惊叹李清照的才气,她的才气不单单是她人生不同阶段不同情感的

展现,更多地是她运用词句上的信手拈来的那份随意与精心。

2、 我把《一剪梅》进行了一个小改动,请同学们阅读,然后谈谈你阅读的感觉。(幻灯打出

改动后的诗)

一剪梅

菡萏香销翠叶残,解罗裳,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升西楼。 花飘

零水儿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下眉头,上心头 (学生自由谈自由说,他们自会发现原诗的精妙之处) 3、展示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她被盛誉为“词国女皇”(骆志伊语) ,以她横溢的才情,独树一帜的作品“睥睨前世”(谢无量语),“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清李调元语)。 “诗文尤有称于时。”——《宋史》。她的诗文特别在当时被人们所赞颂。也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4、她的才气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音乐制作人苏越也很喜欢这首词,他用音乐去解读了这首词。(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古典音乐在教室响起,让学生与之共鸣,感受这首词中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五、再读读词,展才气。

1、请同学用手中的笔来理解这首词,借助想象和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写李清照的这段人生

故事。

(学生拿起笔在《月满西楼》的音乐声里写自己的理解)

2、学生展示自己的才气。(请3至4位学生展示成果)

3、 教师展示:

粉红色的荷花凋谢满地,床铺上的竹席也已渐有凉息。难耐这浓浓秋意, 我轻轻

2

解下丝绸披肩,独自登上那岸边停着的兰舟,轻轻划向远方。头顶传来大雁的鸣叫声,抬头望去,看到天边飞来的队队大雁,心中无限感慨: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回到西楼,满月已经升起,却只有清冷的月光,抬眼望着月儿,独自垂泪,内心一个声音在响起:思念的人儿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呀?花儿已飘落,水儿也悠悠地流向远方,同是一种相思,却只能带着愁闷天各一方。这种相思之苦,实在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皱着的眉头才刚展开,愁云却又涌上心头。

(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总结:李清照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她用诗词诠释着自己的一生,于缠绵中有刚强,她和她的诗词

会永远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我希望同学们下去再去读读她的别外两首词,我元化地了解她------------《渔家傲·记梦》 《绝句》

七、作 业: 阅读李清照的另外两首词,多无化了解她: 《渔家傲·记梦》 《绝句》 【思考】

这堂课课堂气氛非活跃,想象丰富。课结束后,师生们都还沉浸在创造的欢乐和对意境的描述所产生的愉悦中。课后和老师、学生都有一些交流,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这是一堂不一样的课,打破了以往的古诗词上课的模式,把一堂古诗词课上得很“美”。学生和老师的这些话让我对这堂课有了一些思考。

1、 课堂有四个精彩之处。

一是开场的设计。课前,学生地做一些准备工作,听课的教师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而此时教室里已是在回荡着李清照《声声慢》这首古典悠扬的曲子,有一种很浓的氛围,学生的心在课前就被收拢在教室里、文本里了。

二是比较阅读。在对比阅读的教学中,自然地把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武陵春》放在了一起,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就了解了李清照的一生,尤其是两个背景资料的介绍插入的很是时机。

三是修改诗词。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耳目一新,而且在对比之后,挑修改后的那词的问题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都能从意境、意象、用词几个方面去评价,自然地提升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四是书写理解。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累积,又在歌曲《月满西楼》的渲染下,学生拿起笔写心中对这首词的理解是水到渠成的事。

2、 课堂中的问题。一是课堂中前松后紧,前面和学生一起去理解李清照的“闲愁”时间有点多

了,所以后半节课就有些快了,而这堂课最能训练学生鉴赏能力的其实在后两个环节里。二是在修改李清照词的那一环节里,限制让学生去挑出问题来,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也许他们还能说出改后的那首词里也有它精妙之处,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听课老师都走后学生就围着我说她们上这堂课的感觉,有让我夸他们的勇敢胆大的,有问我李清照一生和经历的,有给我看她最后散文化语言对这首词的表达。但有一个学生说的话让我感触很深,她说:老师,我觉得你修改的那首词写得也很好,我都想说说它好在哪,可是你只要求让我们挑毛病,我就没敢说了,就使劲找它的问题。一下子就觉得这堂课我预设的很好,老师评价也很好,但我还是在课堂上有点太“老师”的样子了,完全认为我该教什么就要上什么,或是就去引导学生去做什么,而忽略

3

了学生的“自主”。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认真备课,参考资料,把握重难点,完成目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放开”去学,课堂放开一些,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4

新疆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9bf08i6rr3qhtz4wh2h1h1yk7phhy00sm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