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年1月菏泽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1:34: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二语文假期练习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夏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 , 。夏雨喜欢与闪电结侣,和雷霆为伴。立..闪裂空,常是它的报幕;惊雷滚地,常是它的鼙鼓。夏雨从不默守死板的模式,也不就范单一的......框框。有时候,它以急箭般的雨点儿(扫∕射)向大地,将山川变成白茫茫的世界;有时候,它以层层密密的雨帘,(遮∕搅)得天地不分;有时候,它以鞭子似的雨线,抽打着大地的一切;有时候,它将铜钱般大的雨点,(撒/洒) 落在牛背东边的草丛,而牛背西面,却是一弯天盖蓝得迷人;有时候,它像个跌跌撞撞、盘桓数日赖着不走的醉魔, ,不将江河、湖......泊鼓捣得满满溢溢,不将房舍、道路埋葬于洪水、泥石流里,决不离开。我惧怕这种暴虐、残酷....的夏雨。

1.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雷霆 鼙鼓 B.默守 报幕 C.跌跌撞撞 盘桓 D.暴虐 残酷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扫 遮 撒 B. 射 搅 撒 C.扫 搅 洒 D. 射 遮 洒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时久盼不至,有时不请自到 不把树木、庄稼折腾得东倒西歪 B.有时不请自到,有时久盼不至 树木、庄稼不被折腾得东倒西歪 C.有时不请自到,有时久盼不至 不把树木、庄稼折腾得东倒西歪 D.有时久盼不至,有时不请自到 树木、庄稼不被折腾得东倒西歪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相信,如果演奏者没有寄寓自己的万般心事,琴声不可能如此如泣如诉。 ....B.在她生病的那段日子里,同事们对她照顾得无所不至,她深受感动。 ....C.尽管季节是在深秋,这几天天气却很暖和,走在阳光下,感觉如坐春风。 ....

1

D.这种主观上的干预,破坏了叙事的自然秩序,是不可理喻的败笔。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由于伪常识的存在,使得一些干部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行为“习以为常”,认为这些不过是生活小节,不上纲、不触法。

B.卡尔扎伊拒绝在美阿安全协议上签字、释放塔利班犯人,以及说服其哥哥退选,都是为支持拉苏尔当选。

C.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创业理论和意识的培养,并积极提供学生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 D.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陈方正

首先,是“礼乐”观念之演变为贯穿整个轴心时代的一条重要线索。在古代,“礼乐”(亦合称为“礼”)即宗教仪式,但到了殷周之际,其意义便发生基本变化。因为周公“制礼作乐”的意义在于“礼者德之则”,而“‘礼’和‘德’是互为表里的”;周公对成王的告诫则以“敬德 ”(累积德行)为主。换而言之,代表宗教的“礼”已经渗透了政治含义,即与关心民生、民食的“德行 ”分不开了。这变化所代表的,是“从‘天道 ’向‘人道 ’的移动 ”。至于“礼”的意义再次发生革命,是“孔子不断寻求‘礼之本 ’而归宿于‘仁’??它可以说是孔子从哲学角度重新阐释礼乐实践的最后完成 ??也标志着儒家轴心突破的开端 ”。换而言之,代表政治秩序的 “礼”渗透了深刻的内在修养含义,而变成与衡量个人行为准则的“仁”分不开,因此“‘仁’与‘礼’虽有内外之别,但必须合起来才完整 ”。这可以从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这句名言得到最明确的证据。

其次,是孔子与古代礼乐传统的复杂关系。这有两个对立的面相。一方面,“子不语怪、力、乱、神”,强调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也就是说,孔子毕生致力于抗拒乃至超越巫文化:“中年以后作为轴心突破的一位先驱,他自然是以礼乐传统作为思想或哲学突破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从《论语》和史籍中的记载,却又可以找到孔子深受古代宗教包括巫文化深刻影响的大量证据,这和他为殷商遗民与崇拜周公不无关系,甚至,也可以说是他获得强烈使命感的由来 ——因

2

为“巫传统的 通天地 ’使他终于能发展出人得以个人身份,自由而且直接地,与‘天’交通的构想 ”。因此,对传统“他采取了重新诠释而不是全面拒斥的态度”。将这两方面合起来看,便可以说孔子虽然致力于建立新传统,但仍然是深深植根于旧传统而并没有与它决裂。这显露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其强大延续性,因此,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中国的“轴心突破”表现得最为温和与渐进。

最后,则是以“内向超越”来作为中国“轴心突破”亦即整个哲学运动的特征。所谓“内向超越”是和西方特别是希腊哲学的“外向超越”做对比,而“超越世界”(transcendental world)则是和现实世界相对的。“外向超越 ”的显例是柏拉图的“理念”(idea)世界,即在我们熟知的、杂乱无章、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以外,还有由一套永恒不变、迥异尘寰、清明崇高的“理念”(idea)所构成的世界,那可以说是“外向超越 ”最典型的例子。以色列的全知、全能、全在之上帝,当然也是同样突出的另一个例子。与此相反,中国哲学家的“超越世界”一般都以“道”为名:它虽然不同于现实世界,两者却又紧密相连,不可截然划分,其间关系可用“不即不离”来形容,这就是所谓 “内向超越 ”。

(选自2014年6月《读书》)

6. 本文是一篇书评,下面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礼乐的意义经过了从宗教向政治、再从政治向内在修养的两次革命变化。 B.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是从哲学角度对礼乐实践所作出的重新阐释。

C.因为中国的 “轴心突破”表现得最为温和与渐进,所以中国文化才能呈现出强大的延续性。 D.中国哲学运动的特征表现为“内向超越”,而希腊哲学则表现为“外向超越”。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毕生致力于抗拒乃至超越巫文化,但又深受巫文化的影响。

B.中国哲学的“超越世界”不是和现实世界截然划分,而是融合在现实世界之中。 C.孔子虽然致力于新传统的建立,但对旧传统又有很多的吸纳与继承。 D.柏拉图的“理念”(idea)世界是由一套超越现实之外的理念所构成的。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殷周之际,“礼”中渗透了“德”的因素;而到了孔子那里,“礼”与“仁”则变得关系

3

密切。

B.孔子对“礼乐”传统的态度看似矛盾,但与孔子的整体思想并不冲突。 C.从文中可知,“礼”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而“仁”则作用于人的内心。 D.在中国哲学中,“道”离不开现实生活,两者紧密相连,不可截然划分。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霍光论 苏轼

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无尺寸之功,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此其故何也?

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天下固有能办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则有侥幸之心,以一时之功,而易万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节”。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马仲达是也。天下亦有忠义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间,而不忍负者矣。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故曰“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古之人有失之者,晋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此武帝之所为取也。 .

《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嗟夫,此霍光之谓欤!使霍光而有他技,则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乐天下之彦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

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苟以人臣之势,而居于廊庙之上,以捍卫幼冲之君,而以其区区之才,与天下争能,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杀之柄,威盖人主,而贵震于天下。其所以历事三主而终其身天下莫与争者,以其无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之欤?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 提拔 B.至于捍社稷 保卫 ..

4

搜索更多关于: 2016年1月菏泽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的文档
2016年1月菏泽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9cym7zgsj0h1lk029s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