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阳公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高二政治
命题人:吕莹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企业进行生产 ③观看文艺演出 ④参观历史博物馆 ⑤网上评议政府活动 ⑥参加学雷锋精神活动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2、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能促进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4.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文化消费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对此,我们应当( )
①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 ②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 ③树立科学的文化消费观 ④减少文化消费的支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短暂强烈的影响 ④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 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旅游线和100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7.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表现在( ) ①有利于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③能够使我们克服一切不良文化的影响 ④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表现在( ) ①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 ②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增长知识、陶冶人的精神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据统计,2004年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达202.57亿元,同比增长33.2%,这说明
( )
A.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B.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资源优势
C.社会效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优秀文化作品,曾影响了20世纪一代人的成长,这说明( ) A.文学作品有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作品 B.当时文化活动少,文学作品匮乏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活动 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1届会议通过了《世界维护文化多样性宣言》。《宣言》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据此回答11~12题。
1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 ) A.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B.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12.之所以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是因为( )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③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 ④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04年10月,法国文化年在中国举办。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对增进中法两国人民互相了解、促进东西文明的交流借鉴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举办中法文化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举办中法文化年,符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符合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C.表明了我们既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D.中法两国间已不存在分歧 14.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71周年的日子,红军在长征中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至今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D.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15.2005年5月1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岳麓书院的影响说明( )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宋楚瑜率团抵达北京后发表简短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两岸都是中国人,炎黄子孙。由此可见( )
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可因时而变
C.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D.这是人们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的认同感
17.文化交流与继承的关系是( ) A.文化交流不需要继承 B.文化继承可以离开交流
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文化交流和传播是同步进行的
18.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 ) 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19.据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 )
①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文化记载着社会发展的变迁 ④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B.
20.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青岛港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
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产物,同时也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飞跃。思想是行动之源,在中国发展战略面临重大转型时,各级领导能否在思想领域就科学发展观达成高度共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这表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B.思想决定着行动 C.科学发展观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
D.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2.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额猛增,并以1:10的规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表明( )
A.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
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我们鼓励支持一切文化产业的发展 D.网络游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2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 ( ) 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 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为基础
C.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D.有民族的文化,没有世界的文化
24.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乌龙茶,习惯于用筷子,见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5.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
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4个题,共50分)
26.2009年10月26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中国人都按照传统习俗对老人进行问候,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尊敬。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文化对人有怎样的影响?(10分)
27.2016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面对中国-东盟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应进一步凝聚智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增进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双方战略关系的发展提供更为结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谈谈怎样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0分)
28.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15分)
29.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沿用至今。面对近几年雾霾严重的现状,多地政府过年不再燃放烟花爆竹,许多市民也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燃放爆竹烟花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15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