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始终保持完备状态,因检修需要,必须办理《有计划停电、停风申请》,按照程序审批后方可作业。检修完毕后,应立即恢复各系统,并保证正常运行。
(2)日常检修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设施故障无法排除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维修。
(3)必须对硐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监控,一旦硐室内气体指标超限,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入对避难人员造成危害。
(4)硐室正常维护期间,照明、监控等供电均由井下变电所供电,供风由矿井的通风或压风系统提供,当发生事故,电力供应和通风、压风供应中断时,必须启动备用电源和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并确保及时、可靠,并能满足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的电力消耗和人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供应。为此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4、避难硐室验收前,须对各配套装置安全性进行评估和鉴定。 5、除专业维护、专项检查(参观)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
6、企管、财务等部门要明确硐室内各种材料、设备、物质的供应程序,确定永久避难硐室日常管理的物质维修保障。
7、避难硐室纳入应急救援系统
(1)作为应急救援体系要进行专业管理,同时要定时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每位下井员工都会使用。
(2)演习期间,人员进入硐室后,严格执行避难硐室的相关规定和规程。
8、避难硐室外侧两出口前后50m范围内不得放置杂物,确保畅通。
49
第二节 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
一、安全培训
加强对避难硐室具体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避难硐室系统、结构、操作规程等,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做到专业化维护管理。
二、应急演练
煤矿应当每年开展1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书面报告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1、快速、有序进入避难硐室
(1)当发生各种灾害时,在无法升井的条件下,相关地点的作业人员,按照所在地点的避害灾路线,进入避难硐室。
(2)硐室两道防护密闭门不能同时开启。当人数较多时,各队组跟班队干部、班组长要加强组织协调,进入避难硐室时要有序,防止拥挤事件,提高进入效率。
(3)进入避难硐室后,各队组班组长必须及时清点人数,同时认真检查及时掌握本队组人员的健康情况。
(4)各队组跟班干部要利用一切通讯手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情况及人员情况。
(5)必须按避难硐室的各项规定操作各系统、设备。 2、有序、高效组织施救
(1)由矿当班带班矿领导、业务科室科长担任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如果上述人员不在现场,由安全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煤矿各种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对周边巷道环境熟悉的跟班班组长或安全生产骨干担任硐室
50
现场第一负责人。
(2)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整个硐室的人员健康情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并接受地面救援中心的指挥。
(3)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工作,成立临时救援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对硐室内部各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对硐室环境进行检测。
(4)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必须保持冷静、有序,尽量节省体力消耗。
(5)现场第一负责人要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及时的急援。 (6)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加强硐室内各资源的管理,做到统一管理、伤员优先、合理使用。
3、迅速、有序组织撤离
(1)在接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或者硐室无法保证人员生存的特殊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必须指令、结合现场情况,认真组织,确保有序、快速撤离。
(2)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规定联系方式,确保撤离过程始终保持联系。
(3)撤离前必须提前安排好伤员救治转移。 (4)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认真清点人数。
51
第六章 施工工期
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确定紧急避险设施施工进度指标,详见表6-1-1。 避险设施施工工期预计表 表6-1-1 项 目 硐室施工及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安装 各生命保障系统安装及调试 紧急避险应急演练 合计 施工时间(天) 60 20 5 85 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