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太长,2万多字,可能没几个人有兴趣读完,我来个脱水,3000字左右,红字为注解。
一、2011年成绩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
粮食产量1.14万亿斤;
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
城镇化率超过50%;
其中通胀控制失败(计划cpi4%,实际5.4%,食品价格上涨11.8% ,发改委张平已经做检查);
节能减排目标失败(计划万元GDP能耗下降3.5%,实际2.01%)。
二、2012年施政目标 1、原则
稳中求进(实际就是平稳交班),扩大消费需求(实际就是提供一些财政补贴给几个产业,类似以前的家电下乡补贴,应该没什么用)。
2、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说明就业压力开始大幅缓解,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221万人 ,说明刘易斯拐点来了,也说明GDP减慢增长速度有条件了);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这个目标基本不可能完成,因为食品供需平衡仍然紧张,全球粮食供应价格仍然会走高);
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实际上这个目标是很困难的,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出口贸易额出现罕见的“双降”局面。1月份,我国出口额为1499.4亿美元,下降0.5%;进口1226.6亿美元,下降15.3%。显现出了我国外贸的形势严峻);
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这个难度也较大,因为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下降,说明资金需求或配置不平衡,制造业订单不乐观,企业流动性不理想)。
三、2012年主要任务
1、GDP增长 (1)、消费拉动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也是一个吹牛口号,N年来都没有实现过);
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可能有类似家电下乡的补贴措施);
扩大消费信贷(实际余地有限,看看商业银行的数据就知道。除了购房,中国人很少寅吃卯粮消费)。
(2)、投资拉动
保证在建、续建项目,国家重大项目(这个没话说,不然就是神州大地皆烂尾);
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实际上2年来事实证明就是一个出不了办公室的吹牛文件)。
2、通胀 (1)、货币政策
管好货币信贷总量(M2增长14%,这个难度很大),防止物价反弹。
(2)、食品供应
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这个就是行政命令,王八拳了,应该短期很有效,长期效率迅速衰减,甚至适得其反。前几年的逗你玩,算你狠都是这个王八拳的反动);
(3)、流通网络
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这个需要财政大投入,目前已经投入不少,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
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完善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这个事情商务部已经搞了10来年,效果不大,原因这是系统工程,在诸侯经济环境下,其实用处不大。目前流动环节主要问题是八方诸侯在当寄生虫吸血,再吃唐僧肉);
(4)、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这个可以有,实际去年就动手好多次)。
3、三农
(1)、农业补贴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这个实际上也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
(2)、收购价格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这个是必需的,全世界所有大国都如此);
(3)、农村服务体系
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这个又是空话,喊了10年了);
(4)、基础设施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已经与以工代赈结合,可以缓解一部分就业压力);
(5)、土地政策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这个是对那些试图搞土地流转的人一个回答,中国还是TG在当家)。
4、工业
(1)、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个很必要,这已经是新一代骗子们出没之地);
(2)、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看来通讯地盘新的一轮分赃必须开始了);
(3)、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个是继续以前的规划,萧规曹随);
(4)、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在这些领域,央企将继续做大做强,国进民退不可避免);
(5)、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这个又是吹牛,因为每人出钱); (6)、能源价格体系调整,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发展核电和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加强能源通道建设(这都是一堆大项目);
(7)、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这个也是吹牛,空话)。
(8)、城镇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继续进行农民进城,减轻城市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也即靠进城的年轻农民来养老,那么他们丢在家乡的父母谁来养老呢?又是一种新的剪刀差剥削方式,只是这次用的是城市户口而已)。
5、科教
(1)、经费
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实际是不够的,因为这里面折扣太多);
(2)、科技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个早就应该干了,大学和研究所都是出工不出力)。
6、民生
(1)、就业
希望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这个需要更多的配套激励机制,否则企业寿命太短,不过增加很多临时工而已);
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这个可能是教育产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新一代上山下乡)。
(2)、社会保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个主要看地方政府财力,有钱的地方政府会落实好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