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的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是语文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的“课后延伸”应改变过去老师的统一硬性规定,改变过去的一个本子、一支笔的单调的被动式作业习惯,变成主要围绕所学内容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做到“得利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爱好,丰富和扩展语文知识和文化领域,培养学生善写、善读、善观、善说、善演的语言能力及习惯,从而陶冶美感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写”――突出层次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在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就要关注个体差异,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是打基础阶段,因此,我做到给学生留有必要的作业外,更把一定时间留给学生,留给他们选择的余地。如:学完新字词后,我布置的作业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觉得今天学的生字哪个容
易哪个难记,自己选择写几遍都可以,只要默写时会写即可。”另外,我经常出一 些选作题让学生猜一 猜、想一想、练一练,进行智力冲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譬如猜字谜:一人站在门里,一人站在门外,一人坐在云上,一人站在1上,两人坐在土堆上。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很容易的记住了“闪、们、会、个、坐”5个字。再譬如“日”字加一 笔成新字看谁写得多。在同学们共同讨论中记住了白、田、目、由、甲、申、旧、旦等字。这样的作业学生喜欢,既省时增效,又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作业;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兼顾基本的要求。 另外,还可以请同学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名言名句,格言古诗;提倡写日记、编童话故事;交流课外阅读书籍等。 二、“读”――突出开放性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阅读,厚集薄发,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语文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课外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以指导读和开放自由读相结合。指导读是学完一篇课文利用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读另外几篇文章。如:学完《白鹅》一课,指导学生读课外阅读中
的《大熊猫》、《小公鸡和小鸭子》等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开放自由阅读内容提倡读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报刊、书籍。我利用读书汇报、介绍好书、交流心得、开故事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书。按要求把学生在课外搜集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等活动形式讲给大家听,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此外,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教学《草船借箭》和《赤壁之战》时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教学《少年闰土》时向学生推荐《故乡》;教学《景阳冈》时就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等。通过这样开放自由阅读内容,提倡读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报刊、书籍。在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写法作出评价或对课文作出补充、修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陶冶情操,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 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即丰富了学生知识领域,扩展了知识视野,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另外,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的重要途径,我有意识地把互联网引入学习中,要求学生更多的依靠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快捷、全面、高质的服务。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在课前查一切可查找的资料,收集 切可收集的资料,为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服务。在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信息能力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观”――突出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区,走入社会。观察活动作业就是小学儿童智慧启蒙的真正学校,是打开儿童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观察积累材料,培养能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结合课内学习内容,布置观察作业。如,学习《燕子》一课,让学生到农村的田野等地去游览。学习《林海》一 课,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山林里观察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的树林。当讲到《鸟的天堂》、《秋天的雨》等课时,更是亲自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引导学生将课上学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书本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有顺序、有重点、认真仔细地观察。
为了配合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我们指导学生在家里养花、养小动物。当夏天下雷阵雨了,我让学生观察天的变化;当秋天下小雨了,我马上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领略秋雨的多彩;当初冬起大雾时,我马上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雾中、雾散的景色。当冬天下大霜了,又让学生到户外体会霜中的景色。这样学生在观中学,学中观,文景结合,师生会触景生情。因此也就有了:我观察夜晚的天空,找到了北斗七星;我发现金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我看过蜜蜂在蜂巢上方跳过“圆舞”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