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社会学家陆学艺将当代中国人划分为十大阶层.
2、职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的社会评价,是职业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3、职业声望的调查与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自评法,即让被试者评价自己所从事的 职业在职业社会地位层级序列中的位置。○2民意法,即让一群被试评价一系列职业.○3指标法,即“职业环境”、“职业功能”和“任职者素质”三项决定职业声望高低的主要因素,分别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并给这些指标规定一定的分值,然后根据这些指标的总分值来评价某项职业的声望。
4、构成职业选择的基本因素或条件有三个:职业能力;职业意向;职业岗位。
5、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6、影响职业选择的客体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评价、经济利益和家庭等. 7、所谓职业生涯,是指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职业历程。
8、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9、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10、职业路径设计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传统职业路径、行为职业路径、横向职业路径及双 重职业路径。
(1)传统职业路径,所谓传统职业路径是一种基于过去组织内员工的实际发展道路而制定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2)行为职业路径.行为职业路径是一种建立在对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行为需求分析基础上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 (3)横向职业路径。组织也可以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工作具有多样性,使员工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这种职业路径设计虽然没有加薪或晋升,但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也使他们自己获得了新生。
(4)双重职业路径。双重职业路径主要是用来解决某一领域中具有专业技能,即不期望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内长期从事专业工作,又不希望随着职业的发展而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 11、在职业生涯管理中,职业兴趣是最大的最持久的驱动力。 二名词解释
1、 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2、 职业分层是指通过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对应的经济收入、权力地位和社会声望进行评价,从而对多种职业进行排序的分层方法。
3、 所谓职业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4、 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对某项职业的向往,也就是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
5、 所谓职业选择是指人们从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理想出发,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等自身素质,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
6、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
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7、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员工共同协商,对员工职业生涯进行分析、选择、设计、调整和评估,实现员工职业选择与组织的人员需求相适应、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大题、简答题-论述题
1、职业具有以下特征
(1)经济性,职业活动是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2)社会性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 相互。福的社会活动
(3)技术性职业岗位有相应的职责,要求与任职资格要求 (4)稳定性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病。貂蝉的生命周期 (5)规范性执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的道德 (6)群体性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 2、职业分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 产业性 (2)行业性 (3)职位性 (4)组群性 (5)时空性
3、决定职业声望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职业环境。即任职者所能获得的工作条件的便利与社会经济权利的总和,包括职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工作的技术条件、空间环境、劳动强度、厂资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
(2)职业功能。即一定的职业对于提高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水平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对于人民的共同福利所担负的责任。
(3)任职者素质。如文化程度、能力、政治态度、道德品质等。职业环境越好,职业功能越大,任职者素质越强,职业声望就越高。 4、确定职业价值观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金钱的关系。
(2)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个人兴趣和特长的体系。 (3)处理好职业价值观的排序与取舍的问题 (4)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处理好淡泊名利与追逐名利的关系。 5、职业选择的原则:
职业选择是人们对职业的评价、意向以及对就业所持的态度,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其一的过程。在职业选择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可行性原则 (2) 胜任原则 (3) 兴趣原则 (4) 独立原则 (5) 特长原则 (6) 发展原则
6、外职业生涯与内职业生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内职业生涯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够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外职业生涯发展顺利,还可以促进内职业生涯的发展。
区别: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由别人决定、给予,也容易被别人否定、剥夺;内职业生涯各项因素的取得主要靠自己努力追求得以实现,并且不随外职业生涯因素的改变而丧失,外职业生涯略超前时有动力,超前较多时有压力,超前太大时有毁灭力;内职业生涯略超前时舒心,超前较多时烦心,超前太大时要变心。
7、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发掘自我潜能。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人们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人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并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2)可以使人们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客观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可更敏锐的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并且。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付诸于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们的职业竞争力,即可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
(3)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4)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职业生涯的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碰运气”。很多人在职场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5)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6)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8、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
(一)职业生涯管理对组织的作用。
(1)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
(2)职业生涯管理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3)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二)职业生涯管理对个人的作用
对员工个人而言,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增强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 (2)有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关系 (3)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9、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P28-31
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包括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两个方面 (一)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 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一般,包括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1)向员工宣传组织的发展目标 (2)建立组织内部的职业信息系统 (3)职业路径设计
(4)建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评估中心 (5)做好员工的培训与教育
(6)实现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的相互适应
第二章 职业生涯管理的主要理论
一、选择、填空 考点 1、“特性因素匹配理论”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最早提出
1条件匹配,○2特长匹配 2、人职匹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3、美国心理学家佛隆通过对行为的研究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强度取决于效价的大小和期望值的高低。动机强度与效价及期望值成正比 4、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教育工作者属于社会型) 5、施恩的职业锚理论,又称职业定位理论
6、自主/独立型的人希望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的摆脱组织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宁愿放弃提升或工作扩展机会,也不愿意放弃自由与独立。
7、挑战型的人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障碍等,对他们而言,参加工作或职业的原因是工作允许他们去战胜各种不可能。新奇、变化和困难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如果事情非常容易,它马上变得非常令人厌烦。
8、目前职业生涯决策的理论常见的有标准化型模型、描述性模型和规范性模型三种。 9、标准化职业生涯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能够加工所有相关信息,能够做出完全理性的选择,在选择时遵循着效用最大化原则。该理论主要代表是奇兰特的职业决策过程模式和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论 10、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论。
11、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五阶段理论
萨柏以美国白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0-14)、探索阶段(12-24),确立阶段(25-44),维持阶段(45-64),和衰退阶段(65以上)。
12、廖泉文的职业生涯发展333理论
我国学者廖泉文教授,在总结国外学者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发展的333理论。333理论是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
二、名词解释考点
1、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指的是人们依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具有与之对应因素的职业理论,也称“特性-因素匹配理论”。P34
2、职业锚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P39
三、简答题、论述题考点
1、职业锚的功能(P42)
(1)使组织获得正确的反馈。
(2)为员工设置可行有效的职业渠道 (3)增长员工工作经验
(4)为员工做好奠定中后期工作的基础 2、职业锚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P42-44) (1)建立岗位说明书
(2)建立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
(3)了解员工的职业锚类型,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 (4)根据员工的职业锚,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 (5)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6)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内部流动制度,进行适时动态调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