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4 15:05: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名词解释

1. 输血医学 :是由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 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研究、开发、应用,从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 有效的一门学科。

2. 反应原性 :是指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

3. 完全抗体 :在盐水介质中能够直接凝集红细胞的抗体,又称为盐水抗体,其性 质都是为 IgM 类抗体。

4. 不完全抗体 :与抗原结合后,在盐水介质中未表现出可见的凝集反应称为不完 全抗体。

5.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人类血小板抗原) :通常将血小板表面由血小板特有的抗 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并且不存在于其他细胞和组织 上的抗原称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6.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机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 相关抗原的抗体,从而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7. 血液辐照技术 :针对 TA~GVHD 采用的技术,有效灭杀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 细胞. 8. 滤器去除术 :在保证血液的制剂质量前提下,,对血液制剂中供着白细胞进 行有效的除清处理。

9. 成分输血 :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 原则输用,来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

10. 全血 :是指将人体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作任何 加工的一种血液制剂。

11. 红细胞输注 :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红细胞制剂进行输血治疗, 其主要目的是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组织供氧。

12. 血液保护 :是指通过减少血液丢失、应用血液保护药物和人工血液等方法, 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需求及其风险,保护血液资源。

13.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是指母胎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 病。 14. 输血不良反应 :只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约 10% 。 15.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 「C,并以发热、 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感染、严重过敏等引起发热的一类 输血反应。, FNHTR 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16. 患者血液管理 (PBM) :是基于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以患者为中心,采用多学科 的技术和方法,以达到减少或避免输异体血、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最佳病情转归 的目的。

输血大题

1. 患者血液管理的基本理念包括

一. 促进造血,纠正贫血,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力 二. 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丢失 三. 优先考虑自体输血和血液替代治疗 2. 影响凝集反应的主要因素

温度、离子强度、PH值、孵育时间、抗原抗体的比例、红细胞间距离。 3. ABO 血型鉴定时需要进行反定型,其意义在于 一. 能够复检正定型结果的准确性,纠正漏检、误报

二. 可以发现亚型,能够排除获得性抗原和冷凝集现象对红细胞正定型的干扰 三. 可以发现一些 ABO亚型中的意外抗体 4. 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处理原则

一 .ABO血型鉴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应首先重复试验,排除人为差错。 二. 如果重复试验仍然正反定型不符,则继续下列操作 :⑴重新采集血液标本,避 免标本米集错误或污染引起的差错,⑵询问受检者的诊断、既往病史、输血史、 骨髓移植史及用药史等。⑶应用新幵启的生理盐水洗涤标本红细胞或试剂红细胞 后进行试验。⑷应用抗-A,B、抗-A1或抗-H标准血清检测红细胞。⑸根据筛选红 细胞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有同种抗体或冷自身抗体干扰。 6.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知识

可通过校正血小板上升数(CCI)或血小板输注回收率(PPR判定 输注后1小时CCIV 7500,24小时CCIV4500,说明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后24小时回收率V 20%为输注无效。

免疫因素 :反复输注血小板或有妊娠史的妇女,患者血清中可产生血小板同种抗 体。 非免疫因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热、感染、脓毒血症,严重出血、脾大等。

7. 目前为了避免PTR PTR的发生,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可以采取如下的预防 措施 一. 提倡大型的血液中心建 HLA HPA已知型供者资料库,充分为患者提配合型 的单采血小板 .

二. 配合型血小板输注

三. HLA同种异型免疫反应的预防

四 . 有条件时也可通过血浆置换、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等措施避免血小板输血反 应的发生

8. 血液病理性成分主要有三类 一,造血系统异常增殖产生的过量或功能异常的血细胞 二. 体内外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含量或功能异常的血浆成分 三. 内、外源性毒素物质

9. 病理性血液成分去除治疗的原则

一,血液中含有能被TBCE去除的明确的病理性成分

二. 病理性成分能充分去除,并能有效地消除或减轻对靶组织的致病作用

三. 病理性成分所致的病症能得到治疗,或经过一段时间或药物治疗后有明显改 四. 能恢复受累器官的功能

10. 患者出现GVHD俞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三个先决条件:

一 . 受体与供体之间组织相容性不同 二. 移植物中存在免疫活性细胞

三. 宿主无法清除这些免疫活性细胞 11. 悬浮红细胞的适应症

一. 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俞血者 二 . 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俞血者 三.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俞血者 四. 儿童的慢性贫血等

11. 浓缩红细胞 用于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叫全血安全和减轻患者的代谢负担 12. 少白细胞红细胞主要用于

一. 需要反复俞血的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者 二. 准备做器官移植的患者

三 . 由于反复俞血,也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患 者

13. 辐照红细胞 主要是用于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俞血,新生儿换血、宫 内俞血,选择近亲供者血液俞血等。

14. 年轻红细胞 大多为网织红细胞,它主要用于需要长期反复俞血的患者,使俞 血间隔延长,减少俞血次数。 13. 洗涤红细胞主要用于

①俞人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 ③高钾 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俞血的患者等 。

14.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中血小板抗体检测原理 将血小板固相包被在微孔中,再与患者血清孵育洗涤后加人抗人 IgG 多抗和人 IgG 致敏的指示红细胞,静置或离心,肉眼判读结果。如果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体, 那么红细胞将在微孔底形成单层 , 判为阳性 ; 否则指示红细胞将在微孔中央形成紧 密的细胞扣,判为阴性。 15. 血小板俞注适应症

一. 预防性血小板俞注:可显着降低血小板计数低下患者出现的概率和程度,特 别是减少内出血和内脏大出血的危险性,降低死亡率,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 各种慢性血小板生成不良性疾病者须预防性俞注血小板。

二. 治疗型血小板俞注:血小板生成减少引起的出血。

16. 血小板俞注禁忌症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血小板俞注的禁忌症。

17. 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的禁忌症

一 . 对于曾经输血发生血浆蛋白过敏患者,应避免输注血浆,

二. 对血容量正常的年老体弱患者,重症婴幼儿,严重贫血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应有易发生循环超负荷的危险,应慎用血浆。 18. 粒细胞输注的适应症

一. 中性粒细胞数量绝对值低于 0.5 X 10的9次方/L 二. 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三. 经强有力的的抗生素治疗 48 小时无效

四 . 骨髓造血功能短期内不能恢复 19. 大量输血需要包括的情况

一 . 以 24 小时为周期计算,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以上 二 . 三小时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 50%以上, 三. 一小时内输入多于 4 单位红细胞制剂, 四. 失血速度〉150ml/min

五. 失血 1.5ml/ (kg*min )达 20 分钟以上 注:大量输血的死亡三联征包括 : 酸中毒、低体温和凝血紊乱。

20. Rh 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表现轻重缓急决定因素

一. 抗原免疫性的强弱 二. 个体的免疫反应

三. 胎儿的代偿能力和产前的干预措施等因素

21.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目的和血液制剂的选择 目的:置换出血液中具有已致敏红细胞及抗体,阻止进一步溶血,减少血清非结 合胆红素浓度,预防发生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血液制剂选择:ABO血型不合溶血症应选用 o型悬浮红细胞与AB型血浆混合后的 血液。Rhd血型不合溶血病应选用 ABO血型同型,RhD抗原阴性全血。

22. 新生儿溶血病预防措施 出生前:提前分娩,血浆置换,宫内输血,药物,终止妊娠 出生后:应肌注IgG抗RhD血清剂以避免被致敏 23. 新生儿溶血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1 .常规检查 ①外周血常规检查 ② 血胆红素测定 ③羊水胆红素含量测定

2. 血型血清学检查 ① 血型 ② 抗体效价 ③抗人球蛋白试验 ④ 血清学游离抗体试验 ⑤ 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 24. 新生儿溶血治疗原则

1 .药物治疗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 ② 酶诱导剂 2. 光疗

3. 血液治疗 ①血液制品与血液制剂输注 ②换血疗法

25. 细菌性输血反应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液的采集,成分血制备,保存及输注等环节都可能发生细菌的感染

一 . 献血者献血时可能存在菌血症,

二 . 采血时献血员局部皮肤细菌可能进入血袋

三 . 输血器材存在细菌污染等 26. 细菌性输血反应的预防

一 .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的一次性采血输血器材产品

二 . 采血、成分血制备、贮存、运输及输入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三 . 可疑细菌污染的血制品不得发出,不能输注 四 . 存在感染病灶的献血元应暂缓献血

五. 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必要时及时终止输血 27. 溶血性输血反应预防

预防 HTR 发生的关键在于严格而准确地进行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包括 ABO 正反

定型、 RhD 定型、意外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 ;建立严格的临床输血管理 制度,加强技术培训,避免在血样采集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发血、输血过程中 因疏忽而发生差错。

28.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预防 1.避免不必要输血。

2.需要输血时尽可能选择少血浆成分或不含血浆成分的血液制品,最好选择无输 血史的男性作为献血者。

3. 妊娠 3 次以上女性不宜献血。

4. 改良血液制品的制作工艺,减少有潜在致 TRALI 的血液制品中血浆含量,不再 使用有潜在致重症 TRALI 的献血员血液制品。 5. 若抗体来自受血者,输血时应进行白细胞过滤。 6. 在条件允许时也可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 29.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 . 严格筛选献血者

二 . 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

三 . 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制备的无菌技术操作 四 . 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

五 . 合理用血,大量提倡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30.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预防

FNHTR 发生率导输人白细胞的数量有关。目前普遍认为

:白细胞含量小于 5x10

A 6时,即能有效预防FNHTR发生。因此,预防FNHTR的方法之一就是输注 去除白

胞的血液制品。①粒细胞制品不能用白细胞滤器过滤,输注前常规给予解 热药②对于易患 FNHTR 受血者 ,在输血前应用抗致热原性药物,如对乙选氨基酚 (醋氨酚)或阿司匹林有效减轻发热反应的程度③既往无 前用药。

FNHTR病史,不必输血

搜索更多关于: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重点 的文档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afj69jkgb83hrt8bf1m52amw9lhy70084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