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讲义 ——第十二章 外币业务
第一节 外币业务会计处理 一、外币业务
日常业务核算一般按业务发生日市场汇率或发生当月1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买入外币:
借:银行存款-外币(按当日市场汇率或当月1日汇率折算数) 财务费用(差额,或贷方)
贷:银行存款-记账本位币(按银行卖出价折算数) 卖出外币:
借:银行存款-记账本位币(按银行买入价折算数) 财务费用(差额,或贷方)
贷:银行存款-外币(按当日市场汇率或当月1日汇率折算数) 例:卖出外币汇兑损益是(C )。买入外币汇兑损益是(D )。
A卖出外币乘以买入价与卖出价之差 B卖出外币乘以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
C卖出外币乘以买入价与市场汇率之差 D卖出外币乘以卖出价与市场汇率之差
2、外币购销业务
销售:形成应收账款,销售时采用当月1日或当日的市场汇率折算。收到款项时采用收款当月1日或当日的市场汇率核算。
采购:形成应付账款,采购时采用当月1日或当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付款时采用付款当月1日或当日的市场汇率核算。
可能出现应付(收)账款外币账户余额为零,而记账本位币账户还有余额,月末要将应付(收)账款外币账户余额进行期末调整。 3、外币借贷业务
借款时采用借入时市场汇率,还款时采用还款时市场汇率。 4、 受外币资本投资 有合同约定汇率:
借:银行存款(当日市场汇率折算数)
贷:实收资本(合同约定汇率) 资本公积(差额) 无合同约定汇率:
借:银行存款(当日市场汇率折算数) 贷:实收资本(当日市场汇率折算数) 二、外币期末汇兑损益的确定
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记账本位币之间的差额为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处理:
1.筹建期间发生,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关,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2.生产经营周转期间,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关,计入财务费用 。
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按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予以资本化的计入“在建工程”。
计算:例9
记账本位币余额 -外币余额×期末市场汇率=汇兑损益
第二节 外币会计报表折算
1、 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流动项目使用现行汇率,非流动项目使用历史汇率。
2、 货币与非货币性项目法:货币项目使用现行汇率,非货币项目使用历史汇率。
3、时态法:以市价计价的用现行汇率,以历史成本计价的用历史汇率。 4、现行汇率法:我国采用现行汇率法处理。
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负债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市场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末分配利润项目按利润表数据抄过来。 以上处理后,资产负债表会不平,根据“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 用“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调整会计报表。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处理:
1、用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递延处理,列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2、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列作当期损益处理,列入利润表。 利润表:
利润表中:收入、费用项目都采用平均汇率=(期初汇率+期末汇率)/2, 年初未分配利润是抄用上年数。
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采用历史汇率。
盈余公积期末数额=期初盈余公积记账本位币数额+本期提取盈余公积外币额×平均市场汇率-本期使用盈余公积外币额×平均市场汇率
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⑴外币兑换业务
外币兑换业务是指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购入外币(对于银行来说,则是卖出外币)或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售出外币(对于银行来说,则是买入外币)。
企业卖外币时,一方面将实际收取的记账本位币(按照外币买入价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登记入账;另一方面将卖出的外币实际收到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付出的外币按当日市场汇率(或当期期初市场汇率,下同。不包括外币资本折算)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
例1: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将50000美元到银行兑换为人民币,银行当日的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8.25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35元人民币。 本例中,企业应当在银行存款美元账户记录美元的减少,同时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售出的美元折算为人民币,在银行存款美元账户记录人民币账户记录美元的减少;按实际收到的人民币金额,对银行存款人民币账户记录人民币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的财务费用。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50 000×8.25) 412 500 财务费用 5 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50 000美元) (50 000×8.35) 417 500 企业买入外币时,要按外币卖出价折算应向银行支付的记账本位币,并记录所支付的金额;另一方面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买入的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登记入账;同时按照买入的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实际付出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收取的外币按照当日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汇兑损益。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因外币支付需要,从银行购入10 000美元,银行当日的美元卖价为1美元=8.40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 本例中,应对银行存款美元账户作增加记录,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对该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人民币账户作增加记录;按照实际付出的人民币金额对银行存款账户作减少的记录。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财务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10 000美元) (10 000×8.30) 83 000
财务费用 1 000
货:银行存款(人民币) (10 000×8.40) 84 000 ⑵外币购销业务的会计处理 企业从国外或境外购进原材料、商品或引进设备,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支付的外币或应支付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记账,以确定购入原材料等货物及债务的入账价值,同时按照外币的金额登记有关外币账户,如外币银行存款和外币应付账款账户等。
例3: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从境外购
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设备价款为250 000美元,购入该设备时市场汇率为1美元=8.35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250 000×8.35) 2 087 500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250 000美元) 2 087 500
例4:甲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其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从美国购入某种工业原料500吨,每吨价格为4 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3元人民币,进口关税为1 660 000元人民币,支付进口增值税3 104 200元人民币,货款尚未支付,进口关税及增值税由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500×4 000×8.3+1 660 000) 18 26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104 200
货:应付账款----美元户(2 000 000美元) 16 600 000 银行存款 4 764 200
企业出口商品或产品时,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外币销售收入折算为人民币入账;对于出口销售取得的款项或发生的债权,按照折算为人民币的金额入账,同时按照外币金额登记有关外币账户,如外币银行存款账户和外币应付账款账户等。
例5:甲股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出口销售商品12 000件,销售合同规定的销售价格为每件25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货款尚未收到。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3 000 000美元) 24 750 000 ⑶外币借款业务的会计处理 企业借入外币时,按照借入外币时的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同时按照借入外币的金额登记相关的外币账户。
例6:乙月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从中国银行借入港币1 500 000元,期限为6个月,借入的外币暂存银行。借入时的市场汇率为1港元=1.10元人民币。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港元户(1 500 000港元) (1 500 000×1.10) 1 650 000
贷:短期借款----港币户(1 500 000港元) 1 650 000
6个月后,乙股份有限公司按期向中国银行归还借入的港币1 500 000元。归还借款时的市场汇率为1港元=1.08人民币。会计分录如上: 借:短期借款----港币户(1 500 000港元) (1 500 000×1.08) 1 620 000
贷:银行存款----港元户(1 500 000港元) 1 620 000 ⑷接受外币资本投资的账务处理 外商投资企业接受外币投资时,采用收到外币款项时的市场汇率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
对于实收资本账户如何登记入账,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当分别投资合同是否有约定汇率进行处理:⑴在投资合同中对外币资本有约定汇率的情况下,应当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汇率进行折算,以折算金额作为实收资本的金额入账;外币资本按约定汇率折算的金额与按收到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⑵在投资合同中对外币资本投资没有约定汇率的情况下,按收到外币款项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