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课时提升作业 九 中东—埃及 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5·海南地理)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际投资
2.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D.交通便利
C.基础设施完善
3.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 A.农业 C.建筑业
B.制造业
D.服务业
【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埃及新首都可以容纳500万居民,因此其缓解了埃及人口过多、过度集中在开罗的现状。第2题,新首都建设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因原有土地为沙漠,土地很少利用,为埃及新首都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第3题,埃及新首都的职能主要是政治、文化职能,因此与此相关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第三产业。
读图,回答4、5题。
2020
4.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C.地形以平原为主 D.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
5.从甲运输石油到意大利,走水路依次要经过 ( ) A.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红海
B.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 C.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 D.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
【解析】4选A,5选C。第4题,图示地区为中东地区,中东濒临五海,分别是里海、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地形以高原为主。中东大部分国家为阿拉伯国家,但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不属于阿拉伯国家。第5题,甲从波斯湾进印度洋需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从印度洋进红海经过曼德海峡,从红海进地中海经过苏伊士运河。
(2016·衡阳模拟)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结合下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对该地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2020
A.甲地冬季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灌溉 B.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
C.乙地河谷地带存在严重的盐渍化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D.乙地日照强、气温高、风大、相对湿度小,多沙尘、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7.“新月沃地”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下列对其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 ) A.a、b两河径流量小,水源不足 B.濒临海湾,自然灾害远远多于其他地区 C.多为荒漠土,不适于耕种
D.临近波斯湾,气候相对内陆地区较为温和
【解析】6选C,7选D。第6题,甲、乙两地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甲地受地中海气候影响,雨热不同期,故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量大,A错误;甲地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光热条件充足,故单产较高,B错误;乙地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光热条件充足,但由于位于波斯湾沿岸,为半封闭的海湾,受风暴潮影响小,D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为主,但由于不合理灌溉且蒸发旺盛,导致土地盐渍化严重。第7题,古文明中心应为农业生产的优势区域,故C错误;a、b两河流为两河流域主要的灌溉水源,A错误;临海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气候较为温和,D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濒临波斯湾,较为封闭,自然灾害较少,B错误。 (2016·宁波模拟)下图是尼日尔河流域图,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尼日尔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从源头到库利科罗河段有凌汛现象 C.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水量逐渐减少
D.尼亚美以下河段流经峡谷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9.图中P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 ) A.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 B.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 C.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 D.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0
【解析】8选C,9选A。第8题,读图,结合经纬度分析,尼日尔河源头河段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从源头到库利科罗河段位于热带地区,没有凌汛现象。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因流经热带沙漠区,蒸发、下渗多,导致水量逐渐减少。根据图例,尼亚美以下河段流经丘陵、平原地区,海拔由500米到200米以下到0米,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不是流经峡谷地区。第9题,读图,图中P地区位于热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的过渡地带,大规模地开垦草地,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这里没有土地酸化问题。降水少,高原上地形平坦,水土流失问题很少。
(2016·德阳模拟)下图为某国略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国位于 (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非洲
D.亚洲
11.L湖水位 ( ) A.季节变化小
B.7月高,1月低 D.7月低,1月高
C.主要受气温影响
12.造成甲、乙两区农业地域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市场
C.政策
D.气候
【解析】10选C,11选B,12选D。第10题,由图中纬度数值向北增加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根据陆地轮廓及经度数值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半球;结合世界主要大洲所处半球可知,北美洲、南美洲位于西半球,故排除选项A、B;亚洲最西端位于30°E左右,没有到达5°E,所以该区域位于非洲,故选项C正确。第1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可知,L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分为干湿两季,季节变化大,主要是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故排除选项A、C;夏季(即7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湖泊水位高;1月份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湖泊水位低,故选项B正确。第12题,甲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为种植园农业;乙区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所以造成甲、乙两区农业地域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故选项D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