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1.2 练习案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3 9:34: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职分,停止了他的奏疏不用,所用的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罢了。起初,陈以勤入值内阁,徐阶担任首辅大臣,而高拱刚被重用,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以勤保持中立,没有去勾结任何人,也不偏私某人,最终徐阶和高拱离开内阁时,也没有任何非议涉及陈以勤。到高拱再次进入内阁,与赵贞吉相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陈以勤与高拱是旧同僚,赵贞吉是他的同乡,而张居正又是他举拔的,揣度不能为他们调解,恐怕终究不为众人所容,极力称病请求罢免官职。于是进升兼任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命驰传车还乡,诏令他担任编修的儿子陈于陛侍奉出行。之后两年,高拱被驱逐,仓皇出国都城门,慨叹说:“陈以勤,是明哲的人啊。”陈以勤归乡十年,年岁七十。皇上又颁发宫廷中银币,命令陈于陛快速回乡赏赐他,并且敕令主管官慰问。又过了六年死去。追赠太保,谥号文端。

三、(2019·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办,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重点虚词积累。 (1)若颇知有佳客乎( ) .(2)吏以嘉贞对( ) .(3)吏下畏之( ) .(4)玄宗善其政( ) .(5)帝令坐告者( ) .(6)敏于裁遣( ) .(7)以近君也( ) .(8)以疾丐还东都( ) .(9)我无是也( ) .参考答案(1)语气助词,吗 (2)把 (3)代词,他 (4)代词,他的 (5)代词,……的人 (6)介词,在……方面 (7)连词,因为 (8)因为 (9)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答案C 解析要从整体把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原文应为: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答案C 解析“京师”在文中指“朝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皎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显贵,但不置买田园。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答案A 解析“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理解词语错误,文中指“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把握对象错误,文中是“后引拜监察御史”。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参考答案(1)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事,唐玄宗下令要处死诬告者(想要将告发者治罪)。

(2)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6

参考译文张嘉贞,本为范阳旧姓。考中五经科,补任平乡尉,因事获罪免去官职。长安年间,御史张循宪出使河东,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询问佐吏说:“你了解有德才兼备的宾客吗?”佐吏回答有张嘉贞。张循宪召见他,向他询问如何处理事情。张嘉贞剖析条理,无不透彻。张循宪大为惊奇,试着命令他起草奏章,都是自己所考虑不到的。有一天,武则天认为张循宪的奏章显示了才能。张循宪奏告都是张嘉贞所写的,便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他。武则天授任张嘉贞为监察御史。张嘉贞几次升任兵部员外郎。当时功状堆满几案,郎官不能裁决,张嘉贞认真处理,不到十天,朝廷里没有被拖延的文牒了。张嘉贞晋升为中书舍人。他还历任梁州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吏员下属畏惧他。张嘉贞到京城奏事,玄宗称赞他的政绩,多次慰劳。突厥的九姓刚刚内附,散居在太原以北,张嘉贞奏请保护民众,(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为天兵使。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事,唐玄宗下令要处死诬告者(想要将告发者治罪)。张嘉贞致辞说:“国家的重兵利器都在边疆,如今告状者一有不当便治他的罪,臣恐怕会因此阻塞言路,将成为未来的祸患。”于是此人得以免去死罪。皇帝认为(张嘉贞)很忠诚,于是许诺(将来授任他)做宰相。等到宋璟等罢相以后,唐玄宗果真打算任用张嘉贞,(把他)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迁做了中书令。张嘉贞任职三年,擅长陈述奏对,裁断处置敏捷。然而他的性格强直急躁,时论恨他不够宽容。秘书监姜晈获罪,张嘉贞迎合权贵的意旨,奏请下诏杖刑,不久姜晈死去。正值广州都督裴伷先获罪,皇帝问如何定罪,张嘉贞又援引姜晈的例子比照,张说反对道:“不应这样,刑罚不施加在大夫身上,因为那是国君的近臣。士人可以杀死但不能侮辱。”皇帝认为张说的意见正确。张嘉贞退下朝堂,不高兴地说:“你的话太严重了。”不久被授予工部尚书的官职,担任定州刺史,被封为河东侯。将要赴任,皇帝写了一首诗,下诏朝廷百官在上东门(为他送行)。很久后,(张嘉贞)因病请求回东都,皇帝下诏御医从驿路赶去看视。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张嘉贞性格简慢疏放,虽然显贵,但不置办田园。有人劝说他,他回答说:“我曾担任相国,不到死亡,哪里会有饥寒这种忧虑?如果因皇帝斥责去职,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田产,也不能拥有了。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7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1.2 练习案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auge505rc5o77k30e8m0fvqu4yw2700pfw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