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选:D。
13.实验室需配制50g 6%的NaCl溶液。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药匙取用NaCl固体时,瓶塞倒放于桌面 B.用玻璃棒搅拌,加速NaCl固体的溶解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盘添加NaCl固体至天平平衡
【解答】解:A、用药匙取用NACL固体时,瓶塞倒放于桌面,以防止污染试剂,A对; B、药匙用来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小颗粒固体,加速溶解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B对; C、量取液体时使用量筒,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错;
D、该题为定量称取,先在右盘放砝码或拨动游码,在称量过程中不再改变,向左盘中加药品至天平平衡,完成称量。正确操作应为继续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D对; 故选:C。
14.下列课本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用硫粉替代红磷 B.过滤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C.蒸发食盐水时,待蒸发皿内水分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解答】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氧气 50 2 二氧化碳 1 45 水蒸气 1 28 W 23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 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 D.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0g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了50g-2g=48g,所以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8g;同理可以确定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g=44g;
水蒸气是生成物,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为28g-1g=27g;由质量守恒定律,W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为27g+44g-48g=23g,所以x的数值为23g-23g=0g,故A错误;
B、该反应中W和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故C正确;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2 /44 ×100%=12g,故D错误。 故选:C。
16.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食物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不可以随意进入 C.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 D.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解答】解: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故选项说法正确。 D、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排气扇电源可能会产生电火花,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以防止发生爆炸,故该做法错误。 故选:D。
1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也利用了乳化作用 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解答】解: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8.下列表格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实验目的 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Cl2固体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B.B 所选药品或方法 加足量水溶液、过滤、洗涤、烘干 点燃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C.C D.D 【解答】解:A、氯化钙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D。 19.下列图象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将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D.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
C、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氧化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多,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氧化镁产生的氯化镁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D、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20.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端各放置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然后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100g溶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再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 ) A.10g Zn、10g Fe C.10g CaCO3、5.6g CaO
B.5.6g Zn、5.6g Fe D.10g CaCO3、10g CaO
CABAC
ACBCC
DDCBC
DD 18BD 19C
20AC
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1.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2个氢原子_____; (2)3个氢氧根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_____。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3个氢氧根可表示为:3OH。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 (1)2H; (2)3OH; (3)Al2O3。 22.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用到_____,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边缘发黄的症状,应补充的化肥种类是_____;
(4)“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_____; (5)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举出它的一个优点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