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10篇 三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黄钟】人月圆
倪瓒
①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①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东南麓,系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台”是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所筑的台榭,开头两句记作者登临吊古和因之而引发的“伤心”情感。
B.“鹧鸪啼处”写鹧鸪的悲啼,与李白诗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东风草绿”“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画面一一展现,意在以哀景写哀情。
D.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写作者重登越王台所引发的怀念故国、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
(2)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①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冰容”二字运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和孤傲超群的品格,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愿趋时的情感。
C.“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它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就其中两点做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7 页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
林逋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色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①
却忆清豀谢太傅,当时未解惜蓑衣。
[注] ①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 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二三两联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 C.第五、六句写苍山半带着厚重寒云,红叶暗淡了夕阳余晖,渲染了凄凉气氛。 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山水之乐。
(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看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①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市。“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东风”代指春天。
C.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诗的双重主题。
2.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试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共 7 页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①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①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②
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页 共 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