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18:50: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识字1、《春夏秋冬》 第 1 课时 授课类型 识字 教材分析

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

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这些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有效的引导极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霜 吹 落 降 飘 游 池 入8个生字。认识新偏旁雨字头和耳刀旁。 2、初读课文,感受四季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四季中大自然及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从心底里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生字,背诵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四季的美好,和四季的特点。

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策略 教学本课应该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请到了教室里,请看他们来了(出示图片)

2、你们喜欢四季吗?你最喜欢那个季 节?

3、欣赏课文朗读。 学生欣赏图片

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 生听范读

利用挂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须的情感因素。

二、初读课文识字、合作探究解疑破疑

1、请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2、展示学习成果,认读生字 3、提示学习生字过程中,互相给出提示,提示认读多音字。

4、出示生词卡片,认读生字卡片。 5、指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板书 6、学习新偏旁:雨字头。

7、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霜雪这两种生按提示朗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指名读、开火车读

生交流自然现象 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交给学生识字方法,积累学习更多的生字。

自然现象吗?

8、认识更多带有雨字头的生字。

9、雨字头生字的书写,教师范写生字。 10、请找出词组中表示动作的词。 11、认识新的偏旁耳刀旁。

学生认读 学生书空 学生认读生字

四、展示交流 深化理解 1、 读中体会练习朗读。

2、 谁能用动作来表现出这些动词? 3、 让我们把这些动词加上动作来读一 读,教师指导朗读。

4、 教师做示范朗读,师生共读。 5、 请同学们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6、 谁能形容一下你发现的草、花、鱼、 鸟?

7、 再次仔细观察形容一下你发现的草、 花、鱼、鸟?

8、 下面请小组合作读一读,读准字音, 小组相互正音。 学生展示 生练习朗读 仔细观察图片 再次仔细观察 小组合作朗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实践提升 形成能力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师生共同朗读。(加上动作朗读) 3、 给同学们增加难度根据插图和板书,加上动作试着背诵课文。 师生共读

2

生背诵课文

有的感情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主导训练。通过让学生模仿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感受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课堂总结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2、教师总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 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关四个季节的

自然现象,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好好的感受四季给我们带来的美景吧! 生交流学习收获

八、板书设计 识字1、春夏秋冬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九、教学反思

《姓氏歌》教学设计

辽河油田胜利小学 张新华

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部编本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识字 课 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琅琅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 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 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以及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 ,易于理解和背诵。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要正确,字写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感悟汉字特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姓氏。

2、初步感受中国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会写双、方、王,三个生字, 4、在

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感悟汉字特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姓氏。

教学难点:

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借助拼音初步认识生字,而且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对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拆字等识字方法较为熟练。在写字方面,学生初步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 2、基于阅读

一年级学生基本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但还不能有感情地朗读,刚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有自己的初步感受,能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3、基于口语交际

一年级学生能说普通话,与别人交谈有礼貌。班里部分学生还不能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个别学生不太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本课中可以多借助汉字的组合拆分等方式训练学生说话。 教学准备:

1、姓氏卡片(师生) 2、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设想: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我力求对学生充分放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教学时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文体扩展法、表演法、演示法,此外还设计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了解姓氏起源

师:同学们,你们叫我什么?张老师。那是因为(幻灯出示) 我姓——张, 我爸爸姓张, 我爷爷姓张, 我太爷爷也姓——张!

师:哦?你从中发现了一个什么秘密?

生: 你们家全部是要和爸爸姓一样的姓。师:这个大秘密被你们发现了,真了不起。我们班也有姓张的小朋友, 来,我来采访一下, 你姓什么? 你爸爸姓什么?

你爷爷姓什么?

你太爷爷也姓——学生齐声说:张!

说明在很多年前,我们是同一个祖先的。姓氏代表了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姓氏有关的儿歌。齐读课题——《姓氏歌》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深奥的姓氏“传承”,变成了形象的“族谱”呈现出来。一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短短几句话渗透了姓氏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初步了解到了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这一深远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复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请你出声音读一遍这首儿歌,争取做到读正确,读好停顿, 2、指名读。请两位同学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是不是做到了读正确、读好停顿。 学生评议。(预设:像小雨点一样的符号,顿号,读顿号的时候,字与字、词与词之间要像小雨点一样滴下来,轻轻地停一下) 3、复习上节课儿歌当中出现的姓氏,打乱顺序板贴姓氏,指名认读。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让学生一问一答,一对一和,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歌谣的韵律美。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打乱顺序认读姓氏能让学生深入浅出、活泼愉悦地接受文化熏陶,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

三、感悟汉字特点,不同方法识记

自由读文第一小节,思考:儿歌当中是怎么把这些姓氏介绍给我们的呢? 1、用组合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把两个字合在一起,以李为例, 什么李?木子李 。 用这样的方法,什么张?什么吴? 什么胡? 2、借助汉字的偏旁来介绍姓氏。

引导学生发现读音相近的姓氏“徐 、许 ”为例。 学生交流汇报,双人徐 言午许。

教师小结:学习用偏旁来称说姓氏的方法。 3、同桌一问一答 ,合作来读第一小节。 4、用组词的方法来介绍姓氏。 关注课后儿歌,在读儿歌中自主发现识认汉字的另一种方法——组词法,并通过扩词进行生字的运用练习, 5、知识迁移。

学着儿歌的方式把自己的姓氏介绍给大家。同桌讨论,拿出卡片自主练习(师巡视指导)指名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6、课间游戏《找朋友》。(配乐)

拿着小卡片,我们去向更多的朋友介绍你的姓氏, (用上好方法,微笑看对方,握手

问个好。)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课中放松一下,另一方面对前面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和运用,在活动中,学生以找朋友的游戏方式,以问答的形式,学着儿歌的句式进行交流,这样一个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几种识字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同时引导学生随机去发现更多不同的识记汉字的方法,比如拆分笔画,熟字加减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b54j6n2l06x2111f20r4n7xz5eecp00bl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