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口技教学设计 语文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9:13: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口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3)学习本文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

(1)强调自主学习,加强朗读与吟诵,突出“读、诵、悟、品”。 (2)基本的学习方法:吟诵法、探究法、品析法。 3情感与态度

(1)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妙。 (2)培养对古代文化精品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高超技艺的生动的描写,以及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口技的文章。所谓“口技”,是杂技的一种,用口腔发声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活动的声音的艺术。今天,咱们的旅行就是去欣赏一场清朝时期的口技,请打开第二十课《口技》。

(二)作者作品简介

1.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

2. 本文真切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而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三)初读课文

1、初读:教师安排课外预习。

①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

②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课内朗读

① 听读:听录音,注意停顿,画出生字词。 (课件演示)

吠(fèi) 叱(chì) 咳嗽(ké sòu) 少顷(shǎo) 呓(yì) 间(jiàn) 曳(yè) 许许(hǔ hǔ)声 ② 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把握断句。 ③ 选读: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得最好!(老师点评)

(四)诵读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有不懂之处提出来师生共同完成。

1、掌握字词

①善:擅长 ②者:……的人 ③而己:罢了 ④哗:大声说话 ⑤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⑥稍稍:渐渐 ⑦以为:认为 ⑧百千人:成百上千的人 ⑨色:脸 ⑩走:跑 2、积累词汇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词:如“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莫名其妙。 3、翻译接龙

强调重点疑难字词含义 4、理解背诵

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快。 5、背诵比赛

宣布比赛规则:背诵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交叉检查;小组代表示范背诵。

(五)合作探究 1、“善”字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善”字统领全篇) 2、作者如何表现口技艺人的“善”?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3、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 4、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宾客反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意少舒,稍稍正坐

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②作用: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技艺高超。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5、口技艺人表演了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词语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师点拔,帮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场景的内容。)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一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6、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六)品读课文

1、口技的表演技巧,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善)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答,师总结

两处道具:前后两处——“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 三个场景: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儿醒、大啼等声响。

2

“渐入梦乡”:拍而入睡声、老鼠声。 “火场百态”:呼、哭、犬吠、崩倒之声、火爆声、风声、求救声、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四次反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拓展提高

看看谁具慧眼?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目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表达能力) 学生回答选例: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并且动静结合(教师点评:问题独特,实用性强。)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道具简单: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善) 表演精彩: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听 众:如身临其境

3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口技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b6rs3oeuu0n19a8hrgx9da6a52gje00h4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