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2-1 坝址上、下游水文站情况一览表
集水面积站名 新家水位站 埔 麒麟水文站 咀 香溪 龙门 渡头 水位站 水位站 水文站 专用水位大江 站 1992.1~1993.12 水位 1461 777 472 1960.1~至今 1956.5~至今 1958.7~至今 量 2866 1954.4~至今 量、蒸发量 水位、降水量 水位、降水量 水位、流量、降水水位、流量、降水3113 1951.6~至今 水位 站别 (km2) 资料系列 测验项目 6
可行性研究报告
2.4径流
2.4.1径流系列及代表性分析
麒麟咀站1955年4月起有较完整的径流资料,故该站的径流系列采用1955年4月~1997年3月共42年。
天堂山水库位于初溪坝址和麒麟咀站的上游,控制面积461km2,总库容2.41亿m3,于1992年8月开始下闸蓄水,同年10月并网发电,该水库的运用对麒麟咀站的径流会产生一些影响,可研阶段曾根据天堂山水库的水文资料,对年、月径流进行了还原计算,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成果如表2-2。
表2-2 麒麟咀站实测和还原年径流统计成果对比表 单位:m3/s
年平均 统计系列 1993.4~1997.3
可研阶段认为,天堂山水库1992年8月下闸蓄水以来,对增江的枯水流量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建库以后麒麟咀站的实测枯水期平均流量比天然情况(还原后)增加5.7 m3/s,相对增加11.2%,但由于天堂山水库为年调节水库,因此对年径流总量影响不大,1993年4月~1997年3月四年的实测和还原后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127.3 m3/s和127.7 m3/s两者基本一致,因此在年径流频率计算时可采用实测系列进行分析计算。年径流实测系列见附表2-2。
n 实测 4 还原 实测 还原 实测 还原 127.3 127.7 56.4 50.7 198.1 204.7 枯水期平均 汛期平均 7
可行性研究报告
从年径流实测系列可见,本次设计采用的径流系列流量小于100 m3/s的枯水年份有13年,其中包含特枯年份1963.4~1964.3(Q=40.6 m3/s),流量大于150 m3/s的丰水年份有9年,约占径流系列的21.4%,且径流系列已达42年,丰、平、枯各种典型的代表年俱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4.2径流计算
初溪坝址位于麒麟咀水文站下游约17km,集雨面积2978km2,比麒麟咀站的集雨面积仅大3.76%,且区间无大的支流加入,因此本工程的年径流分析计算主要对设计依据站(麒麟咀站)而进行,坝址的年、月径流由麒麟咀站用面积比直接搬家而得。年径流系列采用麒麟咀站1955年4~1997年3月的实测径流系列。统计参数采用矩法公式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经复核后,麒麟咀参数站年径流频率计算成果如表2-3。
麒麟咀站年径流设计成果
表2-3 单位m3/s
Qp(%) 系列 n 均值 Cv Cs/Cv 10 50 117.实测系列 42 120.8 0.30 2 169 2 根据上表2-2的年径流频率计算结果,丰、平、枯三种典型的代表年以年水量接近P=10%、P=50%、P=90%的设计值为原则,考虑到
8
90 97 77.3 62.3 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堂山水库运行的实际情况,代表年尽量在天堂山水库投入运行后的年份中选取,经比较分析后,选用1993年4月~1994年3月(Q=167.6 m3/s),1995年4月~1996年3月(Q= 107m3/s),1958年4月~1959年3月(Q=80.3 m3/s)为丰、平、枯的代表年;其中1993年4月~1994年3月和1995年4月~1996年3月为天堂山水库投入运行后的年份,较能代表实际情况;P=90%的枯水代表年在天堂山水库投入运行后的年份中找不到年水量较为接近的代表年,故在天堂山水库投入运行以前的年份中选取,枯水期流量与实际情况相比稍为偏小,可对电能计算成果略留余地。 2.4.3坝址径流设计
据前述,初溪坝址的径流由麒麟咀站用面积搬家指数k=2978/2866=1.039求得,坝址的年径流设计成果如表2-4。
表2-4 初溪坝址年径流设计成果 单位:m3/s
Qp(%) 系列 n 均值 Cv Cs/Cv 10 实测系列 42 120.8 0.30 2.5 洪水 2.5.1 暴雨特性
增江流域特性地形属增江流域地形属丘陵盆地及中、低山地形,且临近南海,五、六月份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使流域内常处于潮
2.5 50 90 99 167.49 116.69 79.73 58.47 9
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不稳定的状态,易于形成强度大、历时较长的降雨,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雨;7~9月为后汛期,多为台风雨,实测最大24h降雨量376mm。 2.5.2洪水特性
增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特点是水情复杂,遭遇多种,流量变率大,增江上游河床陡峻,又常为暴雨中心,暴雨下降后迅速汇集,中游河槽淤浅,容量少,形成洪水暴涨暴落;由锋面雨造成的洪水峰型较肥硕,涨水缓慢。由台风雨造成的洪水峰型尖瘦,变率大。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4~9月,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3~5天。据麒麟咀站1955~1997年实测洪水的资料统计,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在五、六月份的次数有31次,占7.1%。实测最大洪水发生在1959年6月,麒麟咀实测洪峰流量4180m3/s,重现期相当于50年一遇。
麒麟咀站实测洪峰流量系列见附表2-5。
附表2-5 麒麟咀站洪峰流量系列 单位:m3/s
年份 1955 1956 1957 洪峰流量 1810 1140 2340 年份 1976 1977 1978 洪峰流量 1790 1140 641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