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如何读懂诗歌学生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7:50: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致远中学高三复习部教学案 编写 周立山 审校 张其军 使用时间 2014年9月15日

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考纲解读:

《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鉴赏的两点要求:

①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据此我们把诗歌鉴赏分为三个阶段: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下面两首诗,说说写了什么内容?其中第一首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什么?(2014江苏)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 (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1

致远中学高三复习部教学案 编写 周立山 审校 张其军 使用时间 2014年9月15日

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3: (全国Ⅱ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致远中学高三复习部教学案 编写 周立山 审校 张其军 使用时间 2014年9月15日

例6: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例7: (全国卷3)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5、明典故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例9: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6、分诗体

一般的,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起”——紧扣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渲染气氛或心境,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 “承”——是“起”的延续,承首联记叙或描写。 “转”——有的未改变前两联记叙或描写,但记叙与描写的对象或视角会转移,有些律诗则干脆由记叙或描写转到议论或抒情,也有的是把感情基调由悲变喜或由喜变悲,从内容上

3

致远中学高三复习部教学案 编写 周立山 审校 张其军 使用时间 2014年9月15日

与主题更为贴近。 “合”——承担突现中心的任务,所以,可以说,每首律诗必有一画龙点睛之句,那就是最后一联。词则上阕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议论。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为起句。写秋景:由陆地到长江,由高到

低。由听觉写到视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承首联继续写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上

承耳闻,四周围,秋山重叠,无边无际的树木,落叶飘零,如细雨般沙沙作响。“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上承目睹.万里长江,奔腾澎湃,滚滚东流。四句诗就把登高所看到、听到的,都联系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派深秋的大自然景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转:由一二联的写景转而写悲秋作客和独

自登台的感受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为合:深化了全诗的悲秋,艰难苦恨使得

头发都花白了,而身体不好,连酒也不能喝了,更无法抒发作客他乡的伤感,这是愁上加愁。

试分析下面一首诗的起承转合。《寻南溪道士》2014全国大纲卷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愿望?

例10: (上海卷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三、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1、看题目和作者;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4

搜索更多关于: 如何读懂诗歌学生版 的文档
如何读懂诗歌学生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bgw82pihl4yj374r8s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