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6 17:24: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程代码:3602082 课程学分:学分 总学时数:64学时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学 SPORTS PHYSIOLOGY

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社会体育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对象

体育学院社体13级 三、教学目的

根据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任务

(一)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使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及调节机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三)使学生掌握身体活动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基本机理,尤其注重掌握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身体活动的影响。 (四)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健身运动。 五、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

本教学大纲依据王瑞元教授等主编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教材《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而编制。该教材为全国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统编教材,被列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百门精品课程A类。该教材充分体现了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基础性与应用性并重,并注意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突出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专著和专业文献,向学生介绍现代运动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 六、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 在教学中要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论联系指导教学过程。

(二) 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快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三) 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主要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学与授课相结合,注意采用答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教学基本内容(含教学时数分配表)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第1、2、3、4、5、6、11、13、14、17章,难点第7、10、12及15章。由于课时有限,其他章节有选择的自学] 绪论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学习目的和任务,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及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骨骼肌机能

第一部分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形式和力学特征,了解肌纤维的生理特性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一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兴奋和兴奋性概念 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三、兴奋性的评价指标

四、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五、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六、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播 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原理 一、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二、肌肉的收缩机制 三、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第三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一、肌肉收缩形式

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三、肌肉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第四节 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

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

第五节 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一、肌电的引导 二、正常肌电图 三、肌电图的测量 四、肌电图的应用

第二部分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区分方法、形态特征、代谢特征以及生理特征,了解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 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功能特征 一、骨骼肌纤维的区分

二、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 第二节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一、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二、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第三章 血液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征,掌握血液的一般功能,以及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液的概念 二、血液的组成 第二节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 二、缓冲pH功能 三、保护和防御功能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心肌的生理特征,掌握心动周期的变化、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掌握动脉血压成因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以及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第一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二、自动节律性 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

第二节 心动周期及周期中各种变化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音 四、心电图

第三节 心输出量和心脏作功 一、心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三、心力贮备和心脏作功量 第四节血管中的血压与血流 一、血压和动脉脉搏 二、器官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三、微循环

四、静脉血流的特征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概述 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三、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四、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

五、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第五章 氧运输系统 第一部分 呼吸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外呼吸的活动规律,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对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二、肺的容积和肺容量 三、肺通气量

四、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第二节 气体交换 一、交换的动力和过程 二、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三、氧扩散容量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第四节、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第一部分 物质代谢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基本规律,掌握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基本代谢特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理以及运动的影响。 第一节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 二、吸收

三、肌肉运动对消化与吸收机能的影响 第二节主要营养物质的体内中间代谢简述 一、糖代谢 二、脂肪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

四、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五、水分及无机盐代谢 水分代谢、主要无机盐代谢 第三节 代谢尾产物的排泄 一、概念

二、肾的泌尿功能

三、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态中的作用 四、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 能量代谢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掌握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及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以及供能系统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一、人体内能量的来源

二、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搜索更多关于: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的文档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brlg2h82s3gzna0fxa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