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纹样的色彩搭配、构图形式和常见的纹样组织形式。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中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学习纹样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纹样艺术的兴趣和审美修养。
二、教学思路: 1.明确什么是纹样。
2.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身边的纹样,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运用纹样进行装饰的日用品,初步感受纹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探究学习,通过对具体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纹样的题材分类、色彩搭配的形式及纹样的构图和组织形式。
4.设计一个知识检验环节,如构图小游戏,为下一届学生学习纹样设计打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
纹样的构图形式和组织形式 四、教学难点:
如何区分不同纹样的构图形式和组织形式 五、教学环节: 1.引导阶段 (1)用小魔术导入
(2)播放一组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发展阶段
(1)纹样的定义:配合PPT讲解纹样的定义。
(2)纹样的题材:请学生观察周围,找一找纹样都体现在什么物品上。根据实物分析纹样大体有哪些题材。
纹样常用的题材有:植物、动物、人物、风景、几何。 (3)纹样的历史与来源:配合动画直接展示给学生并讲解。
(4)纹样的构图:教师展示一组纹样作品,请学生找一下这组纹样的规律。四幅纹样
分别是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放射对称和旋转对称式的纹样,即对称式纹样。请学生说说对称式纹样的特点。
教师再展示一组纹样,即均衡式纹样。在请学生说说均衡式纹样的感受。 接下来做一个小游戏,十秒内数出对称式纹样的个数(全体参与)。
(5)纹样的色彩搭配形式:教师展示三张纹样作品,分别是同一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对比色相配色。请学生分析得出答案。
然后,拓展对比色相配色的知识点,以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实践联系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对比色。
3.深入阶段
教师展示纹样实物,请学生们小组讨论,分析一下根据纹样的组织形式如何分组,为什么这样分组。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1)单独式纹样:像这种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受外轮廓的限制,可以自由运用、单独处理,我们称之为单独式纹样。
(2)连续式纹样:当一个纹样向左右或上下反复排列,我们称之为二方连续纹样,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花边。
当一个单位纹样同时向上下和左右四个方向反复排列并无限延伸,我们称之为四方连续。 无论是四方连续还是二方连续,我们都称之为连续式纹样。
(3)将美丽的花纹放进一定的外形中,它的造型与外轮廓相符合,即便去掉这个外框,也能显现出原来的形状,像这样的纹样我们称之为适合式纹样,他们适合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看得出他们都适合于几何外形。
4.实践阶段
在以下课堂作业中选择其中一个项目进行练习,并选取优秀作业进行赏析。
(1)选择扇形或圆形,使用二方连续式纹样和单独式纹样进行装饰,其中纹样题材为植物纹样。
(2)选择菱形或正方形,自由组合线条做单独式几何纹样,色彩选用对比色或类似色相配色。
5.总结阶段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很多知识,还记得刚上课的时候老师变得小魔术吗?上面的纹样是青花纹。最初的青花瓷原料实际上从波斯而来,经过演变与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特有的工艺品。
我们的中国在历史变革中有很多知识、文化与技术都是从国外传来的。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这些外来知识,既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外来先进的技术,以建设我们富强文明的中国。
关于教材内容的研究
纹样将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几何形状等题材,经过一定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设计,形成具有装饰美感的花纹。它广泛应用在工艺品或日用品上,妆点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本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纹样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提炼和分析生活中的纹样,掌握纹样的类别及其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
本科设计的纹样知识内容很丰富,教学中如果全部展开分析,量很大,不可能再一节课中完成。所以需要选择1~2知识点个做拓展与分析。
学情分析
各班学生从绘画的素质上看千差万别,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原因,造成他们对美术课兴趣的不同。所以,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便有所差别。这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调动其潜意识及思维的积极性,努力使横向、纵向所造成的差距缩短,提高每个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效果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军有收获。教师配合课件、实物讲解,创造了直观具体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中,设置了小游戏等互动环节,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并且有精彩的观念。师生交流对话充分,教学相长,教学氛围和谐。
教学反思
在导入阶段初期,第一是没有准备好再开始上课(具体见上课后才关闭背景音乐);其次在导入时过于紧张导致台词混淆,出现不流畅的情况;第三,在与学生互动时的评语不合适,寻找第二个吹气的同学不应该说“找个吹得大气一些的”,好像是在说第一位同学不够大气一样。
在讲课时偶尔出现不太流畅,需要多加练习。板书字体不够美观工整,需要加强。 在拓展部分的选择上,我选择是对比色搭配的小窍门,这一点的确是比较难,但是之前有色彩基础,可以将难点放在后面组织形式上,因为组织形式更加的复杂,也更容易与纹样的构图这个知识点相混淆。
在最后评价总结环节,应该由学生小结一下本课的知识点与得到的练习。在评价学生作
品时的评价语言不够专业和丰富,应该改善。
测评练习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的表现差异巨大——两极分化差异。即使是目标十分明确具体,依然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教师一直巡回指导。另外一部分学生造型能力或者色彩能力较强,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素材进行绘制,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体现出了个体差异性,所以要求教师在辅导时要因材施教。
课标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用了各式各样的纹样来进行装饰,《了解纹样》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从了解纹样增强理论知识入手,逐渐加深认识并动手实践,外出写生提升造型能力,再回归课堂进行设计。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习好这一堂课的内容,能够为后面练习纹样写生与学习设计纹样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科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纹样的相关知识,更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艺术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与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纹样的色彩搭配、构图形式和常见的纹样组织形式。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中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学习纹样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纹样艺术的兴趣和审美修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