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总体设计
经过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系统必须“做什么”已经清楚了,现在是决定“怎么做”的时候了。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因此,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
4.1 系统模块总体设计
该系统包括六大模块:系统管理、库存商品信息管理、库存商品类别信息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进货与需求管理。
1.库存商品信息管理分为四个模块:添加商品、查看商品、高级查询、查看库存。
2.库存商品类别信息管理分为三个模块:添加类别、查看类别、类别统计。
3.入库管理分为二个模块:选购商品,查看选购商品。
4.出库管理分为四个模块:查看明细,今日明细,日期查询,出库商品排行。
5.进货与需求管理分为二个模块:添加进货、查看进货。
6.系统管理分为五个模块:添加管理员、查看所有管理员、修改密码、系统初始化、退出系统。如图4-1所示。
17
添加商品旭日物流公司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库存管理类别管理出库商品管理出库明细管理进货/需求管理系统管理查看商品高级查询查看库存添加类别查看类别类别统计选择出库商品查看出库商品查看出库商品今日明细日期查询出库商品出库商品排行添加进货查看进货添加管理员查看所有管理员系修统改初密始码化退出系统图4-1 物流库存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4.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议中的核心技术。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数据库设计就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种“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人们在总结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各种手段时,认为最有效的是数据库技术。数据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从小弄的单项事务处理系统到大型复杂的信息系统都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来保持系统数据的整体性、完整性和共享性。
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可以使系统的实现变的非常简单,同时,也可以使系统的执行速度变的很快。反之,一个设计混乱的数据库,不仅增加了信息的管理实现过程,同时在系统的执行过程中,使得检索变得很慢,降低效率。所以数据库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很重要的步骤。
18
4.2.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是指导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优化的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与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好的数据库结构是应用系统的基础。特别在实际的系统开发项目中两者更是密切相关、并行进行的。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为用户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一个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效率的运行环境。
数据库的设计通常是已一个已经存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Access、SQL Server、ORACLE、MySQL等。本系统采用了Mysq进行设计数据库。
4.2.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过程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密切相关,需要确定、编制、组织、筛选应用程序所使用的信息。它以一种能够分析和分类的方式来捕获用户的所有信息,这使得某一模型可以直接转化成数据库结构。
数据分析主要由识别信息需求、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并改进数据分析的有效性组成。
识别信息需求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可以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清晰的目标。识别信息需求是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应根据决策和过程控制的需求,提出对信息的需求。就过程控制而言,管理者应识别需求要利用那些信息支持评审过程输入、过程输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过程活动的优化方案和过程异常变异的发现。
有目的的收集数据,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有效的基础。组织需要对收集数据的内容、渠道、方法进行策划。将识别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如评价供方时,需要收集的数据可能包括其过程能力、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等相关数据。明确由谁在何时何处,通过何种渠道和方法收集数据。记录表应便于使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丢失和虚假数据对系统的干扰。
4.3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
19
系统进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与选用的DBMS密切相关。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作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为得充分与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在做本系统的数据库时,需要弄清楚系统数据的基本流程,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概念模型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如采用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该阶段即将所设计的对象抽象出E-R模型;如采用用户视图法,则应设计出不同的用户视图。本数据库设计采用E-R模型的设计方法。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式。
4.物理设计阶段
根据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依赖于具体计算机结构的各项物理设计措施,对具体的应用任务选定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径等。
5.数据库实施阶段
在数据库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库语言及其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度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4.3.1 数据库的E-R图的设计
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