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砌碹强度要求C25,壁厚400㎜,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煤仓混凝土支护采用自下而上分段浇筑的方法施工,漏斗及下口采用预先加工好的模板拼装,局部采用木板现场加工。凝固12小时后拆模,拆模时先松动撑子,再松碹股,最后拆模。附:混凝土浇工艺流程图
拆 模 上料浇筑 稳 模 搭设脚手架 检查断面 验 模
第三节 管线布置
掘进时设一趟?400风筒,风筒吊挂时必须每个接头都固定在仓壁上;压风、压力水、喷浆管分别用软皮管接至工作面,三趟皮管每
17
隔5m单独固定在仓壁上。
第四节 主要设备表
设备及工具配备见下表:
名称 局扇 风镐 喷浆机 搅拌机 风动震动棒 调度绞车 风动凿岩机 型 号 ZP-V JD-11.4 YTP-28 数量 1 3 1 2 1 4 备 注 接于动力负荷上 5.5KW 第五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通风系统
煤仓施工过程中采用局扇通风。 一、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100qCH4×K
式中:qch4----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取1.0m3/min K----通风不均衡系数 K=1.5 则:Q=150m3/min
2、按每循环炸药消耗量计算: Q=25A
18
式中:A-----一次爆破的最大装药量 KgA=15Kg 则Q=375m3/min
3、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每人每分钟需风4立方米,工作面交接班时人数最多30人。
Q=4Ν 则:Q=120m3/min Q取最大值为375m3/min
4、 风速验算
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巷道风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即0.15m/s≤V≤4m/s
V = Q/S= 375/60/17.625=0.52 m/s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由上可知煤仓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为375 m3/min,选用两台2
×15KW局扇,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通风线路:
1)、新鲜风: 运输石门新鲜风流→运输斜巷→ 掘进工作面。 2)、乏 风:工作面→11 采区运输机头硐室→联络回风下山→ 总回风上山→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附:煤仓掘进通风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 监测系统
一、安全监测设备:KJ--70型监测系统布置在地面调度室中心机房;KJF3型分站一台,布置于运输石门内。
二、探头位置:(T1)距掘进迎头不超过5m。(T2)距回风巷口10---15m,悬吊位置距顶不大于300mm,距帮不小于200mm。 三、报警断电点:(T1)报警点为0.8%、断电点为1.0%,(T2)报警
19
点断电点均为0.8%。
四、断电范围:(T1)、(T2)断电范围均为本巷道内所有非本安型电器设备。
五、每班的班长,队干、维护工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仪上岗。 附:煤仓监测系统布置示意图
第三节 综合防尘
一、坚持湿式打眼,放炮时坚持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放炮地点20m范围内必须洒水降尘,装煤(岩)前后向煤岩堆洒水。
二、各转载点喷雾要设专人管理,随机开停,严禁长流水;巷道内设的净化水幕等防尘设施,施工单位要管理使用好,严禁损坏。 三、配戴防尘口罩加强个人防护。
第四节 运输
矸石由工作面人工装入吊桶内,绞车提升至上仓硐室,用刮板运输机经上仓斜巷运至运输石门,再用矿车运输至井底车场,轨道上山提升至到上部车场,再用电瓶车运到地面。
运矸路线:工作面→上仓硐室→上仓斜巷→运输石门→ 12号煤运输巷 → 井底车场 →轨道上山→上部车场→副平硐→地面。 二、材料及设备运输
材料及设备运输线路:地面料场→副平硐→上部车场→轨道上山→井底车场→运输石门→上仓斜巷→工作面。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