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监理人员进场计划表
按工程进度投入监理人员情况 名称 施工准备阶段 基础施工 阶段 主体施工阶段 赵协伟 章焘 杨云强 安装施工阶段 赵协伟 章焘 杨云强 保修期 阶段 赵协伟 章焘 杨云强 杨云强 刘平 杨云强 刘平 杨云强 刘平 杨云强 刘平 总监理工赵协伟 赵协伟 程师 土建监理 章焘 工程师 章焘 土建监理工程师 安装监理工程师 投资控制 监理师 杨云强 监理员、刘平 资料员 杨云强 杨云强
(三)监理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守则 1、总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1)确定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
(2)主持编写监理规划、审批项目监理细则,负责项目监理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3)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并提出审查意见;
(4)检查和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调配人员,对不称职的人员调换其工作;
9
(5)主持监理工作会议,签发监理机构的文件和指令;
(6)审定承包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和进度计划;
(7)审核承包单位的申请、支付证书和竣工结算; (8)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
(9)主持或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
(10)调解业主与承包单位的合同争议、处理索赔、审批工程延期; (11)组织编写并签发监理月报、监理工作阶段报告和监理工作总结; (12)审核签认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审查承包单位的竣工申请,组织监理人员对待验收的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参与工程的竣工验收;
(13)主持整理工程监理资料;
(14)定期向公司汇报工程监理工作的进展情况,接受公司的监督、检查。
2、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1)负责编制本专业的监理细则; (2)负责本专业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3)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涉及本专业的计划、方案、申请、变更,并向总监提出报告;
(4)负责本专业分项工程验收及隐蔽工程验收;
(5)定期向总监提交本专业的监理工作实施情况报告,对重大问题及时向总监汇报和请示。
(6)做好本专业的监理日记和检查记录;
(7)收集、汇总及整理本专业的监理资料,参与编写监理月报的编写;
(8)检查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原始凭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及其质量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认为有必要时对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进行复检,合格时予以签认;按设计图及有关标准对承包单位的
10
工艺过程和施工工艺及工序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记录;关键部位和工序实施旁站监理;
(9)负责本专业工程的工程计量工作,审核工程计量的数据并签发原始凭证;
(10)检查承包单位投入的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设备及其使用、运行状况,并做好检查记录。
3、监理员的岗位职责:
(1)
(2)检查承包单位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设备及其使用、
(3)复核或从施工现场直接获取工程计量的有关数据并签署原始凭证;
(4)按设计图及有关标准,对承包单位的工艺过程或施工工序进行检查和记录,对加工制作及工序施工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5)担任旁站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告; (6)做好监理日记和有关的监理记录;
(7)负责工程所用标准、规范、图纸、文件等资料的领取、发放和管理工作;
(8)负责项目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和归档工作。
4、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守则
(1)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按照“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执业;
(2)执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制度,履行监理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3)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和建设监理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监理水平;
(4)不以个人名义承揽监理业务;
(5)不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监理单位注册和从事监理活动,不在政
11
府部门和施工、材料设备的生产供应单位兼职;
(6)不为所监理项目指定承建商、建筑构配件、设备、材料和施工方法;
(7)不收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礼金;
(8)不泄露所监理工程各方认为需要保密的事项; (9)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四)监理工作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1)监理人员进入现场后,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尽快熟悉本专业的施工图纸,对发现的设计问题做好书面记录并上报总监理工程师。
(2)通知承包单位抓紧时间安排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准备图纸会审,并对发现的设计问题提交书面报告。
(3)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由业主组织的项目建设四方(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图纸会审,并做好会审记录。
(4)会审过程中,对图纸上出现的问题要明确处理意见和处理办法,需进行设计变更的,执行设计变更制度。
(5)会审结束后,要形成书面的会审纪要,由参加会审的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签字并盖章后下发执行。
2、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总监理工程师应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安排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
(1)施工单位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的配备是否合理;
(2)施工单位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质量等保证措施是否完备可行;
(3)原材料检验的审批是否合乎要求;
(4)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制度是否健全,措施是否得力,是否有专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