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题库
六、问答
1.从课本以外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应用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事教育工作。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怎样为德、智、体三育提供哲学心理学依据的。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简述实验教育学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5.简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6.简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异同。 7.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心理学的关系。
8.谈谈你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观点的看法。
9.简述教育心理学学科与《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1
二、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一、解释下列术语 学习
结构性知识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 表现(performance) 心理模型 智慧技能
情境性问题解决 认知策略 延伸技能 突触 言语信息 自我知识 神经元 动作技能 执行控制策略 动机形成 态度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二、填空
1.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 变化。 2.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 变化。 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成三大领域(1) 、(2) 、(3) 。 4. 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 、(2) 、(3) 、(4) 、(5) 。
5.大脑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沿着一神经元的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 。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轴突和树突相邻并传递神经冲动的部位被称为 。
6.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 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 、(2) 、(3) 、(4) 四类。
7.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1) 、(2) 、(3) 、(4) 、(5) 。 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把学习分为(1) 、(2) ;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 、(2) 。
2
9.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1) 、(2) 、(3) 、(4) 、(5) 。
10.乔纳森新提出的学习分类包括 、 、 、 、 等学习类型。 三、选择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3.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4.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5.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6.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7.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8.未给小学一年级学生讲过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他们却能正确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纳森学习分类以下 来解释。(1)自我知识;(2)心理模型;(3)信息网络;(4)认知成分技能。
9.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10.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1)动作技能;(2)智慧技能;(3)言语信息;(4)态度。 四、研究与设计
1.比较本书提到的加涅、奥苏伯尔、乔纳森和我国学者提出的学习分类的异同点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出适当评价。
2.举若干实例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3.从学习心理学研究发展史考察教育心理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学习分类并简评本书所介绍的4个分类系统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4.阅读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以人物为线索,比较早期学习理论中认知观与行为观的主要分歧。 五、判断
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4.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 5.六年级儿童在学习圆概念时,学会用圆规画圆,这是智力技能学习。
6.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六、问答
3
1.简述学习定义产生争论的原因。
2.举例说明学习的生物适应与社会意义。
3.在一个实验中双生子之一T从第48周起每日作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另一双生子C不作爬梯训练,从第53周开始训练。结果C在2周后赶上了T的爬梯水平。双子C为什么只用两周训练便能赶上双生子T训练8周的水平?其中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4.许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出生以后立即试着站立,然后试着走路,而且很快就会走了。新生长颈鹿的这种能力变化属于学习吗?为什么?
三、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学习理论 学习的顿悟说 配对联想学习 认知地图 系列学习
学习的试误说 自由回忆学习 图式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应 趋平化 锐化
情境性学习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学习的认知建构理论 强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 二、填空
1.条件反应的两大范型是(1) 、(2) 。 2.桑代克提出的效果律是 。
3.从后期的观点来看,桑代克早年所做的饿猫学会逃出迷笼实验,实为条件反应学习实验,猫的行为不必用效果律解释,而是可以用 原理解释。 4.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指 。 5.在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应中,“强化”指 。 6.人类联想学习研究的三种基本范型是(1) 、(2) 、(3) 。 7.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1) 、(2) 两大类。 8.经验主义对人的认识的分析具有四个特点(1) 、(2) 、(3) 、(4) 。
9.在心理科学史上 第一次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了人类联想规律; 首次用动物作被试研究动物联想学习的规律。
10.沃尔福克区分的建构主义三个阵营是(1) 、(2) 、(3)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