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10:01: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全国卷Ⅰ: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广西2009年高考作文题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打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省实验中学的张胜老师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有5个写作角度。

第一个角度:从教育者角度写,因材施教,发展特长。

解说:教育者要真正地科学地培养人,就尊重受教育者的基本特点——兴趣、爱好、特长,而不能无视其材质,一厢情愿地施教,那样只能适得其反,扼杀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所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待受教育者。张老师说,可以从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危机背景下人们的生存压力增大这一角度取材,解说教育者更应加强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科学育人,而不是情感化理想化育人,这才是对受教育的尊重。也可从社会分工的大角度取材,社会的发展永远是向着专业化的角度前进的,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都是靠有专才专长者才能够实现。

第二个角度:从受教育角度来写,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解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多变的社会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能力和特长来适应,只守着一样难免无法应对社会的挑战。”张胜老师说,当今社会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怕就是学习能力了,所以必须善于学习、学会学习,让自己能快速地适应各个方面紧急需要。兔子学不会游泳但可以向别的方向发展,而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明明学游泳不适合自己还要勉强去学,每一个人都应有许多个与自己性格、自身条件、基本素质等相符合的发展方向,最适合的也不是只有一个,所以,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尽量地多面而又深入地发展自己。

第三个角度:人各有所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就行。

解说:成功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决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例如职场中人,如果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职业,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

研究发现,每个正常人都有其独特的才干以及用才干构成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是指一个人天生能做一件事,总比其他人做得好,比如兔子跑得比谁都快,松鼠能上树等。

第四个角度:学习发展自己的道路有很多,适合自己是最好的。

解说:当今有许多家长让孩子从小报这班学那班,不管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盲目要求,逼得孩子过早地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努力的方向应是自己的专长才好。要让汗水浇在最适合的花上。不是所有的花都需要我们倾注热情。”张胜老师说,这样写也都不错。

第五个角度:既要发挥自己的优点、优势,同时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补足弱点,全面发展,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们很清楚,基础教育是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打基础的教育,是为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打好基础和另一部分学生进行生产劳动做准备的教育。这个基础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中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自

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并且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归纳分析能力、动手操作

能力和一定的创造力。这是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要求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明白人才标准不是唯一的,个体智能是有差别的,教育的魅力和意义就在于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发挥,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实现个体价值。

十七大报告对教育有很多系统的阐述,特别是对教育的地位、作用、属性、发展目标等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可能是职业的原因,我对有关的教育方面的内容格外关心。有几方面集中体现了对我国教育的重视。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还特别提到老百姓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创新人才的水平,讲到教育,首先是谈到教育要使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点提法是很鲜明的。整个报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说明更关注人。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多年来,我们判定教育成功的尺度就是高分数,而素质教育的成功则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只是高分数,还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价值的关注。理解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就要实现由关注分数到关注人的转变,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让他们知道自己擅长干什么,并引导他们将潜在的智慧和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得到幸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是我国第一个主张 “ 因材施教 ” 的教育家。他的弟子群星灿烂,光耀千古。孔子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谈话、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言行 , 从中进行分类、归纳;认为学生除年龄、性别不同外 , 尚有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孔子评价他的学生的才能 , “由也 , 千乘

之国 , 可使治其赋也” , “求也 , 千室之邑 , 百乘之家 , 可使为之宰也” , “赤也 , 束带立于朝 , 可使与客言也”。还说“雍也可使南面” ,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 亿则屡中。”这可以看出孔子对其学生的才能很了解,而且能够根据学生才能,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呢?我认为因材施教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生人数不宜过多,班额不能过大。二是老师与学生要多接触,爱学生。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因材施教很可能变成了一句空话。学生人数过多,教师资源有限,在精力和时间上很难保证对学生的全面分析了解。学生人数过少,又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所以,我觉得一个班30人为宜。作为老师,要利用课上、课下一切时间与学生接触,既要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又要了解学生的优劣势;既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爱好、特长等),别忘了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如家庭、社会、历史的等等。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以后的求学之路还很长,教学之路也很长,惟有继续多学多思,不断完善自身的才能,发挥长处,尽量改造短处,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教书育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搜索更多关于: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的文档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cu9t48lcm0sr9y0o3n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