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深圳市儿童医院外科教研室 [教学内容和时数] 外科总论 学习形式 理论课时数 见习课时数 总课时数 绪论 自学 1 0 1 无菌术 自学 1 0 1 输血 自学 1 0 1 外科体液平衡失调 授课 4 0 4 围手术期处理 自学 1 0 1 外科感染 授课 3 0 3 外科休克 授课 3 0 3 外科营养 授课 1 0 1 损伤 授课 2 0 2 肿瘤 授课 2 0 2 多脏器衰竭 授课 1 0 1 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 授课 1 0 1 器官移植 自学 1 0 1 麻醉与复苏 自学 3 3 6 灼伤 授课 3 3 6 外科分子生物学 自学 1 0 1 外科免疫学 自学 1 0 1 腔镜外科技术 授课 1 0 1 内镜外科技术 授课 1 0 1 外科疾病的介入治疗 自学 1 0 1 外科循证医学 自学 1 0 1 共计 34 6 40 绪 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发展历史 2. 树立正确学习《外科学》的观念 [教学时数] 讲课1学时 [教学内容]
1. 《外科学》的范畴 2. 《外科学》的发展历史
3. 《外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4. 《外科学》的学习方法 [自学内容]
1. 我国外科的发展历史 2. 外科临床研究的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自学 [思考题]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1
无菌术
[目的要求]
1. 掌握灭菌和消毒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2. 熟悉手术中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屏障的概念,树立外科手术操作的无菌观念
3. 熟悉手术人员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和手术区皮肤准备、皮肤消毒、铺巾 4. 了解手术室的管理 [教学时数] 讲课1学时 [教学内容]
1. 无菌与消毒的基本概念
2. 常用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3. 手术人员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4. 手术区皮肤准备、皮肤消毒、铺巾的方法 5. 手术中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屏障 [自学内容] 手术室的管理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自学 [思考题]
1. 灭菌和消毒有什么区别?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有哪些? 2. 手术中应该遵循哪些无菌操作原则? 外科体液平衡失调
[目的要求]
1. 掌握人体体液分布的解剖结构
2. 掌握渗透压的概念、定义和计算血浆内渗透压。熟悉渗透压与体液分布的关系 3. 熟悉组织间液的分类,掌握第三间隙概念
4. 了解水电平衡的调节机制、熟悉体液平衡的分类
5. 熟悉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掌握严重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的治疗原则
及措施和严重并发症的预防
6. 熟悉钾代谢紊乱,低钙和低血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掌握低血钾和高血钾的治疗
原则和处理;掌握低钙、低镁的处理;了解钙、钾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
7. 熟悉代谢性和呼吸性酸、碱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掌握代酸和代碱的治疗原则
和处理措施;熟悉呼碱和呼酸的治疗与处理 8. 熟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综合处理原则 [教学时数] 授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 渗透压的概念、定义和计算血浆内渗透压及与体液分布的关系 2. 严重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的治疗原则及措施和严重并发症的预防 3. 低血钾和高血钾的治疗原则与处理
4. 代酸、代碱、呼碱和呼酸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措施 5.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综合处理原则 [自学内容]
1. 组织间液的分类,第三间隙概念,人体体液解剖结构 2. 水电平衡的调节机制、体液平衡的分类 3. 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 4. 低血钾和高血钾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5. 低钙、低镁的临床表现、处理,钙、钾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
2
6. 代谢性和呼吸性酸、碱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自学 [思考题]
1. 人体体液是怎样构成与分布的? 2. 何为第三间隙?
3. 如何诊断与处理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 4. 如何诊断与处理急性低钠和慢性低钠? 5. 治疗低血钾有哪些原则与具体措施? 6. 如何紧急处理高钾血症?
7. 如何处理严重低钙?严重低钙对神经肌肉兴奋性有什么影响? 8. 什么是代酸、代碱、呼酸、呼碱常见原因?
++-++
9. 酸碱平衡紊乱与电解质(Na 、K 、Cl 、Ca ) 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输 血
[目的要求]
1. 掌握输血适应症和并发症(尤其是溶血反应)的防治 2. 熟悉大量输血的概念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3. 熟悉成分输血的概念、了解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液代用品 4. 了解自体输血的概念及方法 [教学时数] 讲课1学时 [教学内容]
1. 输血适应症、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2. 输血并发症的诊断和防治
3. 大量输血的概念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防治
4. 成分输血的概念、常用的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液代用品 [自学内容] 自体输血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自学 [思考题]
1. 输血的适应症和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2. 溶血反应的处理原则包括哪几方面? 3. 什么是大量输血?什么是成分输血?
外科休克
[目的要求]
1. 了解休克认识的历史 2. 掌握休克的定义和分类 3. 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
4. 掌握休克的诊断和病人监测 5. 掌握讲解休克治疗的原则 6. 熟悉介绍各类休克的特点,掌握低血容量休克、创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原则和
原理 [教学时数] 讲课3学时 [教学内容]
1. 讲解休克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休克的病理生理
3
3. 讲解休克的诊断和病人监测 4. 讲解休克治疗的总原则
5. 介绍各类休克的特点及处理原则,低血容量休克、创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作重点介绍 [自学内容] 休克认识的历史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自学 [思考题]
1. 休克的微循环改变有什么特点?
2. 休克的本质是什么?各型休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 3. 在休克的监测中,尿量和CVP的监测有何意义?
4. 如何根据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其处理原则?
外科感染
[目的要求]
1. 掌握外科感染的概念、特点、分类、发生和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 熟悉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原则
3. 熟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脓毒症、菌血症、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条件性感染、
肠源性感染的概念;熟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脓毒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防治;了解外科真菌感染的病因、诊断、治疗
4. 熟悉破伤风病原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了解气性坏疽病原菌特点、临
床表现、诊断、治疗
5. 熟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6. 了解手的解剖特点对手部感染的重要意义;熟悉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的诊断和治疗;
了解手掌深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 讲课3学时 [教学内容]
1. 外科感染的概念、特点、分类、发生和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和脓毒症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防治 3. 破伤风病原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
4.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断、治疗(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 5. 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的诊断和治疗 [自学内容]
1. 外科真菌感染的病因、诊断、治疗 2. 菌血症、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条件性感染、肠源性感染 3.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4. 气性坏疽病原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 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6. 手的解剖特点;手掌深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自学 [思考题]
1. 外科感染临床表现有哪些?
2. 外科全身性感染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3. 丹毒与急性蜂窝织炎、疖与痈在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1. 熟悉手术分类
4
相关推荐: